开展劳动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华北理工大学劳动教育纪略
“西瓜奶昔,精致时尚;翠衣饺子,清新诱人;西瓜木耳凉拌菜,补铁利肝之佳品……”中医学院学生们以西瓜、茯苓、薄荷等药食同源的好食材,打造了一个极具人间烟火气的中医药膳劳动技能课堂。华北理工大学在全校范围开设劳动技能课,开展“美丽校园”行动,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德育引领,打造“一专一技”的劳动技能课
近年来,学校对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2018级本科生开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3个劳动教育必修学分,劳动实践环节不少于80%。
开设专业特色的劳动技能课。“动手制陶,从泥土变成国粹,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我对专业学习的热爱……”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在陶瓷制作劳动实践过程中,激起了对陶瓷艺术的兴趣,不断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激发了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热情。
完善劳动成果导向的评价考核。注重非标准答案考核,科学制定过程性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评价标准。劳动实践成果可以用实物、产品、模型、设计报告、图纸或照片等多种形式呈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编著蕴含德育特征的劳育教材。学校开设了弘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精神的计算机组装课、体现“诚实劳动、辛勤劳动”精神的药用植物标本制作课、突出“创新劳动、一丝不苟”精神的工艺品设计课……学校编著了蕴含德育特征、体现专业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20余部教材,始终践行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校内外不断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
1.5万余名本科生完成了劳动技能课程学习,学生们在劳动过程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体验了出力流汗的劳动精神,在实践中长才干,萌发了亲近生产实际、爱校爱专业和热爱劳动的浓厚情感。
突出知行合一,重构“一院一品”的劳动实践环节
“劳动实践做什么?怎么干?”近年来,学校构建了华理特色的劳动实践模式,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
开展日常生活的“美丽校园”行动。劳动教育从大一抓起,实施“教室、实验室、宿舍”环境净化劳动实践“三部曲”。教室、实验室面貌焕然一新,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宿舍净化”行动中,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学校对入学新生开展劳动思想教育和实践方法培训,制定劳动实践考核标准,完成成绩认定。
打造生产劳动实践的“一院一品”。医学生们在剪纸大赛中用小小的剪刀剪出丰富多彩的作品,这是一场训练巧手的过程,也是一次医者仁心创造劳动美的旅程。教学楼的楼道墙壁上,悬挂着500余件学生的优秀劳动技能作品,学生辗转于各教学楼上课时,都能感受到劳动成果的实践探索精神。
组织服务社会的“志愿公益”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劳动志愿公益活动,加强劳动实践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引领。“计算机义诊”公益团队常年为师生开展计算机软硬件维修服务,将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践之中,让劳动成果具有应用价值,从而感受到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提高自己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目前,学校已有三个年级本科生开展了校级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从“不愿劳动、不想劳动”到“接受劳动、积极劳动”,进而主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
立足学生中心,构建有灵魂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劳动教育如何才能干好?”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优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多层级关系,构建了有灵魂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建立“劳动最光荣”的劳育保障体系。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协调小组,明确育人导向,突出树人“合力”,增强价值引领,突出实践“活力”,汇聚优质资源,突出劳育“能力”。
营造“劳动最崇高”的育人文化氛围。开展“劳模大讲堂”“优秀校友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劳模风范和爱岗敬业的劳动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构建“劳动最伟大”的劳动教育体系。在生活劳动中,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独立人格和生活能力;在生产劳动中,培养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并拥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在服务劳动中,让学生感知服务性劳动的魅力以及助人为乐的快乐。
树立“劳动最美丽”的先进模范典型。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朋辈示范和激励作用。2019年以来,学校评选出“劳动能手”600余名;表彰了33个优秀团队、844名优秀个人;打造了25项“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10名“十佳志愿者”和186名“优秀志愿者”。
华北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号召,大力开展德育引领的劳动实践教育,用劳动筑梦青春,用梦想点亮人生,激励学生成为“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的劳动者,为实现“劳动托起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许莹韩利华)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