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教育: 外在财富与内在财富同时生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8-19  阅读:次   |
42.9K

  《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

  沙拉 著

  接力出版社

  沙拉的经历是独特的、不容易复制的。

  沙拉的感受和思想也是独特的、不容易复制的。

  独特的经历,成就了她独特的感受和思想。当这些独特的感受和思想以书的形式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它就会给我们大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我听过她的演讲,也与她有过近距离的交流,聆听过她的成长故事。我发现,她非常善于在平凡的、琐碎的、一般人未曾觉察的生活细节中,感悟并提炼出不同凡响的道理,这些道理由于其来源具有跨国度性、普适性,超越了单一的时空结构和教育模式,因而经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需要一颗敏感的、既有博爱特质又有理性精神的心。反过来,当她向你娓娓道来的时候,这些道理丝毫不显生硬,而是融化在细腻的、生动的甚至具有诗意的生活故事的描述之中。

  她本质上是一个诗人。以敏锐的、柔情的眼光看世界,看出这个世界种种的美好和殊胜;以感性的诗一般的生动,讲述种种理性的深刻的道理。这个功夫是不好拿捏的。她又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暗埋伏笔,前后契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给你一个惊喜!这也需要一定的天赋。她与眼下许多教育者最大的不同,是她有一个“魂”!正是这个“魂”,使她的故事生动感人,使她的道理温煦宜人。

  在工业文明时代,教育很容易“外在化”,把工业化模式制造出的产品——知识、技能、规范、成绩——当成人的“内在”而顶礼膜拜。当我们的教育普遍丢掉本心、“失魂落魄”的时候,沙拉的书能够给我们惊醒、反思和启迪。

  《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是“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中的一本,体现了“沙拉式教育”的基本风格,核心理念即:“理财就是理人生。”

  沙拉说——

  犹太人培养孩子财商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沦为赚钱的机器、守财的奴隶。相反,他们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在以色列生活这么多年,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理财就是理人生,所有理财的基础都源自一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比如遇到事情要如何选择、如何应对,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应对方式,才能在今后的理财之路比别人先行一步,比别人更进一步,比别人更优秀!

  财商智慧包含在人生智慧中。理财也是从理人生开始,如果连人生都没有理清楚,是不存在理财的。理好自己的人生,这比一门心思赚大钱更能让人幸福,也更能对社会做贡献。

  中国社会现在对财商教育高度重视,各种财商培训班、财商活动层出不穷,但正是这种重视让我担忧。在我看来,财商是不能速成的,真正的财商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过程中,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最好的儿童财商教育是在生活中,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财商老师。

  沙拉把外在的财富——钱财、资产、利益,汇入了内在的财富——人性、道德、价值观的框架来思考,把经营财富与经营人生同时进行规划,把理财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是她的财商教育的基本特色。

  在这个大框架底下,她还提出了“注重数字和逻辑”“为孩子开个人账户”“生活有偿化”“不苛求完美”“赢输、赚亏都有相对性”等比较具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这里要顺便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是家族传承中比较普遍的情况?读沙拉这本书,也会对这个问题有所感悟。

  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段子——

  女儿问爸爸,什么是爱情?

  爸爸说:“爱情就是爸爸什么都没有,妈妈依然嫁给了爸爸。”

  女儿又问,那什么是亲情呢?

  爸爸说:“亲情就是妈妈决不会让你嫁给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

  女儿又问妈妈,什么是爱情?

  妈妈说:“爱情就是爸爸什么都有了依然爱妈妈。”

  女儿又问妈妈,什么是亲情?

  妈妈说:“亲情就是爸爸决不会让你嫁给一个什么都有却不爱你的人。”

  这个段子可以从若干个角度引申、解释。我想到的是,作为成功过程的亲历者,爸爸妈妈都体验过单纯的、不与其他条件相联系的爱情,他们并不后悔这个经历,甚至会以拥有这种经历为骄傲,但他们作为后代的指导者,却并不接受(或者轻一点说,不希望、不向往)这种经历出现在孩子身上。这似乎是作为亲历者与作为指导者不同身份而经常出现的人格差别。

  我们许多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将军、作家、艺术家……却并不希望子承父业。这是耐人寻味的。为什么我们自己愿意经受、能够承受的事情,却不愿意孩子经受和承受?这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学不过三代”?我们自己经历了不确定性,并从不确定性的荆棘中、血泊中爬了出来,却害怕孩子也经历不确定性,希望孩子能够沿着既明确又安全的成功道路度过一生。

  惧怕、排斥不确定性,竭力提高“成功率”,可能是成功者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的家族成功基因退化的奥秘。

  每一代人都希望在下一代人身上加一份保证成功的确定性的筹码,而竭力排斥、拒绝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使被加码的每一代人丧失更多探索的可能性,也就是量子理论所讲的——“叠加态坍缩”。

  关于这个问题,沙拉的见解是:“磨难也是生命的财富!”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也是本套图书的总标题“特别狠心特别爱”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的地方。为什么“特别的爱”经常要通过“特别的狠心”来表达?因为“特别的爱”具有本爱、博爱的性质,它超越了一般的“小仁小爱”,超越了“偏爱”“溺爱”“狭隘之爱”“执着之爱”,所以它在用心上就更深一层,看得透、想得远、放得开,敢于放手把孩子交给充满不确定、“不保险”的自立之路,乐于看见孩子生命内在的财富自然生长起来,并在财富的增长中获得和体验自由。

  这可能就是一个能够对三代负责的母亲应有的眼光。

  (作者陈建翔 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