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共青团为大学生打造田间课堂直通车
“在村里的这几天,让我们这些学农业并愿意致力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有机会用专业知识参与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同时感受到‘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结束了在云南昆明安宁市雁塔村的社会实践,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丁悦感慨地说。
8月上旬,由昆明市委市政府主办、团昆明市委承办的2021年“智汇春城 青创未来”全国大学生昆明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启动。这项活动旨在吸引青年人才、凝聚青年智慧为昆明发展献计献策,自2018年举办以来,在全国高校影响广泛,3年来共有458所高校、近1600名高校人才组团参加。
团昆明市委书记王彦彦介绍,今年的活动首次聚焦乡村振兴,选拔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30支课题实践团队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的21支线下实践团队,“线下献青力+线上送青资”,围绕昆明“1+5”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接地气的田间课堂,让大学生从书本走向实地,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
昆明的“1+5”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区分别位于:呈贡区万溪冲村、富民县石桥村、宜良县麦地冲村、安宁市雁塔村、石林县矣美堵村、晋宁区福安村。
丁悦参加的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7名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前往安宁市雁塔村的“花巷雁塔小团团”实践团队。
“春城以花为美,以花为媒,有许多花巷。该如何赋予雁塔村的花巷以实质内容呢?”带着思考,该团队编制了两套旅游路线规划,将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串联起来,体现雁塔村作为滇中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特色,展现乡村治理的最新成果,让游客深入了解雁塔文化。
8月7日下午,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实践团队在某视频网站为雁塔村的红梨、玫瑰酒、花茶等特产带货直播,并为村里的特色花卉制作二维码标识,以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游客通过微信扫一扫花卉商的二维码,便可了解花卉信息。
“乡村振兴一部分要靠乡村旅游来带动,景村融合是一个好的切入口。”在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于红霞的指导带领下,该校建筑学、照明设计专业的学生团队为宜良县麦地冲村设计了特色彩稻田、原生态森林、原生态民居3条夜游路线,其中包括多个景观节点和夜游项目,且与周边旅游景点联动,能持续为麦地冲村引流、留客,打造集住宿、餐饮、文创、体验、打卡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夜游体验示范村。
“小朋友,用你的画笔告诉我,你的家乡有多美?”云南艺术学院学生带领麦地冲村的孩子通过绘画认识家乡之美,不仅将他们的创意绘画用作民宿、乡愁图书馆等地的装饰,还进行二次视觉艺术创作,打造了一些麦地冲村特色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
在石林县矣美堵村,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仇同斌是最后一个依依不舍离开村子的学生。他与团队中来自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同学通过对村落建筑风貌、传统文化、生态景观的调研,并结合村民的发展诉求,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规划和设计;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陆泽楠与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的实践团队每天都在村里走访调研、开讨论会,为这里的老宅设计了好几套令村民满意的装修装饰方案。
党旗、青年、环保、树木……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8名学生将乡村墙绘引入呈贡区万溪冲村。一幅幅涂鸦出现在村里土黄色的旧墙上,不仅美化了村庄,还宣传了当地具有国家地理标志性产物之称的宝珠梨等农产品。如今,来万溪冲打卡的人越来越多。
“以乡土为学院,实现教学相长,将传统的下乡写生采风深化为田野调研与乡土重建的具体行动。”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万凡说,“昆明共青团为大学生提供的开放课堂,是星空之下、田野之上的大思政课,让学生充分感知国情民情,对乡土永怀敬畏,在新时代中、在乡土中找到艺术和知识的生命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