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要勇气 阅读需要坚持 ——西南交通大学《教学勇气》共读活动的实践反思
教学需要勇气
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义无反顾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立德、树人。作为教师,面对AI时代的到来,面对全球教育的激烈竞争,面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授课,教师如何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如何当好教师,成为真正的大先生呢?
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在积极向前而行,构筑了自己丰富灿烂的外部景观。那么,教师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撰写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回答了这个问题。帕尔默认为,鼓舞着教师们勇敢前行的是教学勇气,一种发自教师内心的自我动力,是一种源于心灵的力量,鼓励教师们从事教学这项工作,为学习者点亮心灯,为人类传承文明。
阅读需要坚持
《教学勇气》是一本关于教师自我认知的教学著作。西南交通大学地学学院郭永春老师在阅读十几遍之后,认为《教学勇气》是所有教师关于教学的“最大公约数”,说出了从事教学活动教师的心声。
2021年寒假期间,郭永春老师鼓起勇气,在西南交通大学地学学院组织了《教学勇气》线上共读活动,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大家建议开学后,共读活动能从线上转为线下,形成可持续的教学交流活动。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在地学学院张玉春副院长的支持下,学院各个专业的教师以及学院学科学术办公室、教育教学办公室等管理部门成立了“地学GSEE教学交流小组”,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之后,在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和高教研究院的指导下,教务处教学设计师团队发起并组织了全校范围内的共读《教学勇气》活动。
《教学勇气》共分9个部分,共读活动按照书的章节,每周阅读一个章节,持续了9周,安排在每周四晚上19:00—20:00。活动由领读者、特邀嘉宾和主持人组织,有思想解读、佳句欣赏、原文共读、心得体会、话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每次共读活动,线下线上参会的教师大约有10—20人,涉及西南交通大学大多数学院的教师,有文科的教师、理工科的教师,有已经退休的教师,也有刚入职几年的年轻教师,还有校外教师参与。每次共读活动,建筑与设计学院韩效老师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制作出精美的宣传海报;宋爱玲老师在共读之前,就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共读之后,又迅速地将总结报道发布出来,为活动留下了精彩的瞬间和永恒的回忆。
阅读就是思考
在《教学勇气》中,帕尔默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说出了绝大多数教师的心声,引起了强烈共鸣。教师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话题,促使每一个参与者去思考和实践。
1.砥砺前行、回望自身。《教学勇气》指出,在激烈变化的时代,大多数教师都在积极向前而行,构筑了自己丰富灿烂的外部景观,却忽略了回望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是谁,我为什么要热爱教学,我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学勇气》正是基于这个问题而展开。
人文学院段莉萍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经过30年的教学实践,确实到了回望自身的时候了!她在每一次共读活动之后,都会撰写心得体会和阅读总结,发布在其个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阅读量从几千到上万次,这些文字既有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教育教学的热忱呼唤,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文学气息。
2.源于心灵的教学。《教学勇气》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作者用典型实例论证了这个观点,并介绍了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的实践方法,为教师认识自我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有着30多年教龄的地学学院龚涛老师全程参加了《教学勇气》两轮阅读活动,并将这本书反复阅读了4遍,撰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她认为,帕尔默说出了自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教学经验。通过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教师真正认识了自我、认识了自己的学科,构建了自己未来的教师形象,明确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和目标。
3.维持教学平衡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相互作用之中,教师想好好教学,学生想好好学习,但是为什么却产生了大家都不期望的结果?《教学勇气》提出了开放的和有限的、个人的和团体的、小故事和大故事等教学活动中的悖论,也是产生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何维持教和学的平衡,是一项伟大的艺术。
杨乃琪老师在分享心得体会时说,通过阅读《教学勇气》,终于知道自己教学问题的原因,原来教学大师(帕尔默)也有同样的困惑,那自己也不再害怕,有勇气去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教学的平衡,形成好的教学。杨丹老师则坦言,自己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提出的“不要害怕学生犯错”的观点,在书中找到了理论支持,更加坚定了开展教学实践的信心和勇气。
4.探索教学中的伟大事物。《教学勇气》指出,好的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伟大事物为中心。例如在幼儿园中,一位优秀的教师与一群五岁的小孩围坐在地板上,一起读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透过那些孩子的眼睛,几乎可以看见圆圈中间真的有一只大象!这只大象就是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生成的伟大事物。在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寻找到蕴含在其中的伟大事物,都会使有效教学活动超越性发生。
赵君文老师表示,自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会主动和学生一起去寻找材料科学中的伟大事物。谭永东老师将帕尔默自1980年以来发表的英文论文进行了梳理,深入阐释了“伟大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为教师们理解这个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文脉信息。
5.教学共同体的超越性形成。帕尔默认为,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如课堂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一个系、一个学院、一所学校也是一个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大家有共同的愿景、共同启动、共同行动,一起创造未来的教育景观。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是关起门来教学的,当教师走进教室后,总会把同事关在门外,下课后很少去交流自己的课堂上发生过什么,有哪些值得思考和反思的地方。通过共读活动形成的跨越专业、学院甚至是学校的阅读共同体,为大学教师交流教学心得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很多教师在分享体会时说,通过《教学勇气》共读活动,自己从本学科中走出来,看到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在思考教学问题,原来自己并不孤单,还是有一群认识和不认识的教师在一起前行,非常感动。
6.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新教育专业人士。在《教学勇气》中,帕尔默指出,教育就是转变,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新教育专业人士。教师仅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有对教学、教育变革创新的勇气。
谭永东老师在分享体会时结合自己十多年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认为教育部提出的四个回归,就是对新教育专业人士恰当的阐释。赵志明老师说,新教育专业人士就是不但精通学科知识,还应正视教育的时代特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推动教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的力量
回望人类千年,综观世界万里,一位位伟大的教师创造出优质教学景观,就像名山大川一样,散布于世界各地,留存于各个时代,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巅峰体验。一部部教学经典,就是世界各地、历史时代教学景观的说明书,记录和诠释着人类的教学文明,为阅读者提供思维的玄渊深潜。
回顾《教学勇气》的阅读过程,有郭永春和张方老师对整个活动的坚持,有段莉萍老师更新微博心得的坚持,有龚涛老师撰写读书笔记的坚持,有谭永东老师对知识创新的坚持,有赵君文老师、葛兴来老师持续分享的坚持,有韩效老师制作海报的坚持,有宋爱玲老师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的坚持,有图书馆刘云老师持续的场地支持,还有参与活动的教师们持续进行教学思考的坚持……
正是因为教师们对教育充满了炙热的爱,对教学研究充满了探索精神,才能够让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得以坚持,才有了可以期待的未来。通过教学经典阅读活动,教师们有信心和勇气,去推动教育教学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去创造正在生成的未来教育景观。
(作者蔡京君 田红 代宁 梁慧颖 郝莉系西南交通大学)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