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9-08  阅读:次   |
42.9K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让学“优”起来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高等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应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其关键在于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共进。近年来,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以“新文科”建设为核心理念,通过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关系协同“四大重要抓手”,构建一流本科“师生学习共同体”,让学“优”起来。

  从“以学生为中心”走向“师生学习共同体”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始于1987年,是全国设置工商管理教育较早的高校之一。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不断顺应时代变化,经历了“以学生为中心”到“师生学习共同体”两个阶段。一是以“两型两化”人才培养为目标,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效,围绕学期制度改革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一对一”培养、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学院、系、导师”联动、本科4年指导为特征的“1+X”全程导师制,初步形成了师生共进的学习关系。这一发展阶段聚焦于“以学为中心”,从学期制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等视角展开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是顺应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新文科”建设为核心,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的基本原则,构建师生“学术、学习和命运共同体”,重构因学科划分而失去的知识的统一性、体系性,从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关系协同等方面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文科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

  专业交叉融合,促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以电子商务、会计、行政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为试点,通过“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平台与学校“大化工、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优势专业融合,重塑学科与知识的纵横向联系,设立“AI+电子商务”“E+会计”“ACCA”“大数据+精细化城乡治理”“E+营销”等方向,构建多学科复合体系;发挥学科融合与科研优势,校内共建共享教学平台,优化培养方案,实施“新文科”与“新工科”融合式教学;共建“校政、校企、校社”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湖北省智能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财务与会计创新创业工作室、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中心、公共决策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跨专业综合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创新平台,深入开展产教协同育人。

  打造混合式一流课程和智慧课堂,让“师生学习共同体”“活”起来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近年来,建成多门国家和省级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拓展了学生共享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翻转课堂+云平台”等互动式教学,从知识传授向启发式、创新式教育转变,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的智慧课堂;全面推进课堂教学革命,倡导“师生携手再出发”,全部课程均实施混合式、互动式教学,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高。

  政、产、教、学、研、创,让“师生学习共同体”模式“新”起来

  以创新创业为主线,实现“基础创新→应用创新→协同创新”的人才立体式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引培并举,打造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与精品教学团队,为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通过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联合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展学术视野与国际视野,实现基础创新培养;从科研项目中提炼出创新创业项目,组建跨专业、跨院校学生竞赛团队,实现应用创新培养;通过多方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实验、实习、实践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创新培养。近年来,学生竞赛获奖率、本科生就业率、深造率及外部评价均位居全省前列。

  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关系“优”起来

  重塑现代师生关系,营造“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共生环境,形成师生之间“合作式、研究式、自主式”的学习关系,促进教学发展,教师导学,师生互学。近年来,4名教师入选国家、省部级人才,获批国家科研项目16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发表高水平科研与教学论文百余篇,获得同行高度认可。据调查,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总体满意度高,专业技能、学习能力、执行力、责任感均获得一致好评。

  今后,学院将继续按照“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深入推进“新文科”理念下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为中部崛起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科技支撑。

  (吴诗嫚 冯兵 娄晓雯 盛义龙)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