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黄金” ——丽水学院“两山”理念成果采撷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9-17  阅读:次   |
42.9K

  青山绿水,人杰地灵。坐落在素有“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之称的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学院以“明德笃行”为基,培养出了一代代兴经世之实、学求真知于力行、以期弘百年之业而担邦国之任的优秀人才。

  丽水学院是一所百年高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指导创办的处州初级师范学堂,2004年正式更名为丽水学院。近年来,作为丽水市仅有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丽水学院紧紧跟随党的号召,以“两山”理念为指导,于2019年创办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创立了富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校园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谓“两山”理念,就是探寻各种资本之间的动态平衡,强调保护和发展可以并行不悖,能够实现有机统一。两山学院为贯彻这一理念,提出并执行了多种方案,旨在为丽水市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山区应用型人才。

  “两山”筑基

  造生态学院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丽水学院聚焦山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把红(浙西南革命精神)、绿(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彩(中华民族共同体)“三色”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以此为核心建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校园环境。

  学校一方面以“两山”铸魂、“两基”立根、“两特”赋能3个方面贯彻实施“三色嵌入”的理念,创建了一批有力支撑山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学院。分别是:“两山”铸魂,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生态学院,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服务生态绿色发展。“两基”立根,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服务基础教育,退出初高中师范教育办学,主攻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建设浙西南基础教育示范基地;组建医学院,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两特”赋能,组建民族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服务民族地区城乡多彩发展;组建中国青瓷学院,以文创特色服务非遗产业。

  另一方面致力于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专业化、建设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理论与逻辑问题,全面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

  学院立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标准,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民族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3个主攻方向,组织攻关重大科研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和民族集聚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特色资料库,举办高峰论坛与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聘请一批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外专家,引进拔尖人才和优秀博士为智库专兼职研究人员,为智库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

  学院于2019年3月6日挂牌以来,研究成果相继被众多权威报纸杂志公开发表或转载,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反响和一定的理论影响。同时,学院的众多成果也反映了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先进水平,广受科研界的好评。

  此外,在2021年,两山研究院加入了省“两山”理念智库联盟。这是浙江省成立的全省智库联盟,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联盟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共建、资源对接、彼此支撑、互利发展,推动开展浙江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应用对策研究,以期更好地凝练和推广浙江“两山”理念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忠诚践行“八八战略”,打造“重要窗口”,为浙江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院的成立为浙江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是浙江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助力。

  学校从本到末、从点到面、从内到外全方位切实贯彻新时代“两山”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之中,将学校力量投入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学校与地方发展形成了联动互进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校突破办学困境的新路子。

  “三色”理念

  育莘莘学子

  “两山”理念的贯彻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上,更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丽水学院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与政府部门、产业、科研院所、用人单位深入合作,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教学实践平台,联合培养扎根省内山区、海岛县和西部地区的县级应用型人才。

  例如,学校和市政府部门、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共建“两山学院”,与龙泉市政府部门合作共建“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与市教育部门共建“乡村教育研究院”“浙西南革命老区教师培养基地”等,通过共建一批平台开展实践教学。

  两山学院的成绩非常亮眼,与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签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受到高度评价。

  此外,除了教育平台建设不断把“三色”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完善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社会调查实践的实践课程体系之外,学校的课程也在革新。学校通过“+通识+专业+实践”的课程结构模式,将“三色”理念融入教材、课堂、头脑,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校为此提出3项具体措施。一是推进“两山”校本通识核心课程改革。建设山区系列、生态类、民族类、青瓷类、陶行知思想等五大类特色鲜明的通识核心课程群,建成“两山”通识核心课程32门,申报“两山”教育国家课程建设。二是实施“山区+”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开发契合山区需求的专业课程,如“山区+教师关键能力课程体系”“渐进融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山区+菜单式课程体系”“青瓷文化创意课程项目”。三是优化“三色嵌入”实践课程体系。将“三色”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社会调查实践的实践课程体系。有目标、有偏向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扎根山区、服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特色人才。

  为彰显“两山”办学特色,校宣传部推出了以“两山”理念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两山”大讲堂。大讲堂的主讲嘉宾主要是来自国内外从事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工作,以及“两山”重要思想与高等教育研究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长期从事“两山”实践探索的工作者等。此举为学校课程注入活力,将“两山”理念不仅融入课内,更深入到课外实践中。

  学校学子也不负所望,积极投身绿色发展的行列。来自丽水学院两栖爬行动物实验室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成立了“蛙盟工作室”,致力于国内两栖动物调查保护和科普教育。在学子林康民的努力下,由农科专业学子组成的“青山竹海”助农团队就此诞生,他们像竹子一样深深扎根在竹林,希望以科学研究的手段进一步探索竹林高质量经营模式,推动竹林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他们,用脚步丈量青山,用青春守护金山银山,在青山绿水中绽放美好青春!

  归于乡村

  谱振兴乐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山”理念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是对立的,可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丽水学院坚定“笃实”的思想,积极投身乡村,带领乡亲在青山中寻找金银,在绿色中寻求发展。

  学之于民,用之于民,学校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工程,聚焦家国情怀和山区情怀培养,面向基层和山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导向更加鲜明,为“两山”理念注入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两山学院坚定步伐,跟随学校的脚步。学校除了实施课程思政“333”工程,紧密对接山区需求,以培养学生扎根山区的情怀为目的,以红、绿、彩“三色”为主基调,建成3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打造30门示范课程,培养30名优秀教师,建成30个实践基地,还将“三色”元素融入课堂各环节。非思政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互促互进的协同效应。深入挖掘拓展各门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将课程思政“三色”元素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课程考核各环节。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更加坚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动力,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思政课程开展的成果斐然,毕业生中“立志扎根基层、立志奉献山区”的意识和行动不断增强。其中,赴省内山区、海岛县和西部地区的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31名毕业生入选“西部计划”和省内边远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丽水市卫健部门评价丽水学院医学类毕业生是“全市医疗卫生战线的骨干力量”。

  青山绿水,归梦正长。丽水学院学子虽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都归于乡野,助力于乡村振兴,厚植家国情怀,将自己的青春绽放在祖国的绿水青山之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即是圆梦之路。“两山”理念不仅是一个指导,指向未来发展的方向,更代表着一种精神,是我们对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的坚信,是我们对共同富裕的期许与信念。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丽水学院贯彻“两山”理念而成立的两山学院在莘莘学子的心中埋下了绿色发展的思想和共同富裕的期许,为浙江省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祖国更加美好富强的明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蓝图!

  (刘克勤 高树昱)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