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百年实践:勇当医学科技领域“排头兵”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09-23  阅读:次   |
42.9K

  1921年9月19日,北京协和医学院落成及启用典礼在北京王府井临街的协和壹号礼堂隆重举行。

  一百年后,协和百年持续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不仅登上热搜,各地还先后举办活动同庆协和百年,多家媒体连续推出专题讲述协和精神,协和人可歌可泣的事迹、百年来的历史影像资料等又重回公众视野……

  “协和百年”引发轰动,不仅成为医学界的盛事,还跨界获得来自各行各业的祝贺,究竟是为什么?百年协和在长长的“百年”中传承的又是什么呢?不妨跟着科技日报记者来倾听一下,科学大家们对于“协和百年”的理解,或许能悟出答案,而最牛的原因将在最后揭晓。

一部协和史,半部中国现代医学史

  人说,一部协和史,半部中国现代医学史。

  在成立之初,协和的使命就是在整个中国建立起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协和医学院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同时也提供进行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机会。它的职责不仅传授知识也增进知识,形成有影响力的医学教育的标准和方法,为行业培养教师和领导者,为中国的许多疾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说:一个世纪以来,协和引领着中国现代医学的方向,绘就了中国现代医学的一条主线。

  1957年11月,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并。

  院校合力承担起当代医学教育与研究的重任,以科学护佑国人生命,保障人类健康,协和的医学先锋们深入疾病高发区域查根溯源,大举消除长期困扰中国百姓的多种流行疾病,让人民战胜恐惧。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评价:百年协和科技创新成绩斐然。秉承尊科学济人道的精神,勇攀医学科技高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健康中国战略,在决策咨询、战略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近2000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多项空白,攻克了一道一道医学难关。开创了我国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了多个疾病相关基因,首创多种突破性的技术方法,推动食道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诊疗都达到先进水平。

反应快速、布局系统,“硬核”应对突发疫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支队伍行不行,战场上看。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这样一场不容分说、残酷异常的战斗!

  面对疫情,院校快速系统化科学布局、组织开展全链条科研攻关,取得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成为武汉临床救治主力;科学分析提出专业防控建议,为战胜疫情提供关键性科技专业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对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评价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院校在抗疫一线发挥重要的作用,汇集优势团队开展紧急科研攻关,在动物模型、致病机制、传播途径、疫苗研发、政策建议等方面产出多项 “硬核”成果,充分彰显了医学科技领域国家队“排头兵”的作用和价值。

协和实践证明:中国教育可以培养出大师

  “协和医学院的办学实践证明了中国教育是可以培养出大师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百年来协和医学院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培育出林巧稚、诸福棠、刘士豪等一代医学大师。大师代表一所学校的道路,大师风范,彰显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体制。

  邱勇的发言道出了“协和百年”之所以能够引发轰动的最牛一条原因——中国教育可以培养出大师。

  那么,协和医学院以怎样的教育体制培育大师呢?

  坚持精英教育理念是协和的特色。协和始终以在中国创办世界一流医学院为立足点,培养有国际水平的医学人才,引领我国医学教育改革。

  在中国,中国医学预科8年长学制和住院医师培训,医学理学双博士培养,临床博士后培养等医学教育制度都是在协和率先开展;中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和现代药学教育在协和得到创建。

  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体制下,协和培养了众多医学专业学科的开创人和奠基人,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医学科学家和卫生管理专家。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来自协和:张孝骞、林巧稚、沈其震、黄家驷、吴阶平、顾方舟……令人崇敬的医学学者也在不断涌现,两院院士中先后有56位来自或扎根协和,“新冠疫苗守护者”赵振东也是协和学者的优秀代表。(张佳星)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