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 学习百年党史 汇聚创新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09-24  阅读:次   |
42.9K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怀化学院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科技工作协同运转、一体推进,引导全校科技工作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精神、汲取智慧力量,推动学校“十四五”科技创新事业起好步、开好局,为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层次注入强劲动力。

  在学习教育中坚定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动力。学院引导全校科技工作者向李四光、钱学森、袁隆平等人民科学家学习,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打起砥砺奋进的精气神。

  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增强科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科研成果写在怀化大地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当前建设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对接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对接武陵山片区科技创新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自觉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与责任,在国家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学习教育中擘画科技工作发展蓝图

  怀化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中医药健康、电子信息产业链、绿色食品加工等怀化市重点产业链,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优势学科与专业群协调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等专业群建设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加大生物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民族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力度,使学科结构更优化、定位更准确、重点更突出、特色更鲜明。

  实现学校科研突破性发展,必须依靠集体力量,而科研团队建设离不开科研平台的支撑。学校将建设好“一馆一院七中心”校级综合科研平台,打破学院、专业壁垒,组建跨学院、跨专业科研团队,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同时,加强梯队建设,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支持力度,拓展青年教师科研路径,为争取大项目、创造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怀化学院主动对接怀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抢抓“十四五”开局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武陵山生物健康医药、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与智能控制、城乡区域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领域,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加快与怀化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领域全方位战略对接,打造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体。倡导开放科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

  在学习教育中推动科技工作再上台阶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我们:学校要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全体师生员工必须进一步提升精气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担当新使命、彰显新作为。

  学校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国家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项。强化横向课题研究引导,推动10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数逐年增加,实现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0%以上,“十四五”结束时学校迈进年度上亿元科研经费院校。将紧紧围绕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重点建好现有省级科研平台,力争新增4—6个校企、校校合作的省级科研平台,实现学校拥有或参与1—2个国家科研平台新突破,力争1—2个科研团队成为省级科研建设团队。科研成果方面:力争每年发表80篇以上高水平论文;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产品品种权等800项以上,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0项以上;取得省级科研成果奖7项以上,在省部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等级上取得新突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0项以上,成果转化经费500万元以上,支持科研人员成立2—4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做好3个省级及3个校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验收筹备工作,保合格,争优秀。力争新增3个以上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优化校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布局,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和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集中力量支持生物与医药、金融、电子信息等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建设,力争通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

  怀化学院已锚定目标,力争行稳致远。

  (文斌 欧阳跃军 卢宗旺)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