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 提质增效 ——枝江职业教育中心(宜昌第二技校)高质量发展纪略
亿千载,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千百年,诗书气质绽放芳华。湖北省宜昌市,是长江三峡起始地,三峡大坝、葛洲坝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是文化名人屈原、杨守敬的故里。历经千年,文脉依然传承,“淬炼匠心、传承匠魂”的人才摇篮——枝江职业教育中心(宜昌第二技校)就坐落于此。它铸魂育人,提质增效,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用心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传承鼎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枝江职业教育中心(宜昌第二技校)在摸索中前进,传承鼎新,坚守本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枝江职业教育中心(宜昌第二技校)四十八载风雨兼程,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大学教育于一体,是枝江市仅有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探索“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匠魂、匠心、匠德、匠术、匠行、匠器、匠艺、匠本”等“八匠”校本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对接产业”理念,以构建“双核心”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体系)和“双主线”专业课程开发机制(开发对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围绕特色产品转化的项目课程)为基础,遵循专业发展“六专”思路(做优重点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培植新兴专业、争创品牌专业、融合学训专业、构建专业集群),全面推进“1+X”职业技能等级“闯关考级五个一”(开发一套云教材、完善一本技能操作手册、发放一本闯关考级护照、制定一套评价体系、所有学生一次性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程,压实专业建设“十位一体”任务(健全专业建设标准及考评体系,完善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深化“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改革,培育校企互融的教学创新团队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对接当地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畅通中高职“3+2”衔接通道,形成专业诊改运行考核机制),形成了“126510”专业建设格局,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体系率达77.8%。
以打造“公共必修、专业必修、限制选修、自主选修、企业必修”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基于“模块教学单元、主题教学单元、工作过程导向、理实一体教学、线上线下混合,任务导向、行动单导学,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小组合作为学习方式”的“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执教人说课—观察员评课—同行议课—专家诊课”的“四课”听评课流程和“一课二上三讨论”课例研究的“4+1”校本教研体系。改学科早自习为“晨读”、每节课前用3分钟来演讲、晚自习用15分钟时间来训练书法;将两节体育课增加到3节,打乱行政班级,按学生兴趣编班,实施“走班”教学,“30分钟大课间、校园球赛、阳光体育节”,开展特色课程“十个一”活动,组建体育类、文艺类、技能类、创业类、非遗类、人文类等六大类40个社团组织,实施“两项运动技能、一项艺术特长”达标行动,系统推进体艺特色课程改革。
同时,学校根据PEST和SWOT的综合分析,以学校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为出发点,以“尚军教育”为切入点,高举“铸匠”文化旗帜,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引入、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德育管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智慧校园创建为着力点,在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化的同时,重点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务实职中、服务职中、智慧职中”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特色职中、开放职中、品位职中、卓越职中”,提供适合每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理想教育,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技能过硬”的优秀人才,创办集品牌、特色、卓越于一体,适合学生发展和培育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教育,将枝江职业教育中心(宜昌第二技校)塑造成为一个方方面面体现“铸匠”教育理念,值得社会信任的卓越品牌。
学校以卓越绩效管理统领学校管理实践,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明显“红利”,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立德树人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学校以“铸匠”文化为引领,以深化“尚军教育”为载体,以创建德育品牌为目标,以“冰山十八路”德育学分银行管理平台为手段,围绕德育“四个维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紧扣“3个主题”(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育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重点)、遵循德育发展的“六阶段”(我不想受到惩罚、我想要得到奖励、我要做个好学生、我要遵守规则、我能换位思考、我能严格自律)成长规律,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形成了“管理、教育、安全、课程、活动、劳动、文化、心理、评价”等九大工作体系,搭建了立德树人“德育体系、关键能力、长效机制”金三角。
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众多的技术创新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有各级技能大赛冠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0年中职毕业上大学的推荐免试研究生、毕业第二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被枝江市授予“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的杰出人才,以及各行各业的高管和企业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重视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一方面,学校与三宁化工、奥美医疗、华鑫电子、南炼化工、字节跳动、大众汽车等市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举办冠名班,实行订单培养,定向对口就业;开展汽修、烹饪、学前、电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打通学生就业渠道。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考核均实行学分管理,让学生扬长避短;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就业技能。另一方面,学校重视部分学生的升学需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量身定制了技能高考、中高职衔接(3+2)、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成人电大、函授等多种升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立交桥。
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竞赛成绩位居湖北省前列,部分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毕业生成为各企业抢手的“香饽饽”。招聘单位赞不绝口:“每年到学校招人,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个个技术过硬,综合素养更是特别突出。既能文也能武,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工匠人才。”
突出导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学校牢牢把握“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始终坚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办学道路,紧紧围绕“双优创建,双轮驱动,职业成才”的发展战略,为枝江“4+2+3”产业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校着力构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1357”体系,即:1个对接——学校发展对接地方经济建设;3个融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5个围着转——学校围着地方转、专业围着产业转、教学围着岗位转、知识围着技能转、培训围着企业转;7种校企合作方式——产教共同体模式、大师工作室模式、生产车间模式、企业转型升级模式、“双元”育徒培训模式、招商助力模式、产业扶贫模式。
学校逐步形成了“789”的职业培训格局,即:打造出了电工、焊工、叉车铲车工、育婴师、烹饪、美容、电子商务等七大培训品牌;具备国家三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试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宜昌市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枝江市就业培训基地等八大培训资质;开展了高技能人才、就业技能、产业工人、安全生产、职业资格鉴定、退役士兵、移民、幼儿教师、新型职业农民等九大培训项目,年培训规模超万人。
近3年来,学校为当地龙头企业奥美、电子信息产业园等输送实习生20余批、3500余人次,全部实现本地实习安置、留职稳岗率达98%、本地就业率40%,成为区域离不开、行业都认可、社会很满意的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吹响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号角。学校闻令而行,制定了“实现‘两优’总目标、形成‘三高’新局面、着力‘两项’大提升”的“232”行动纲领。未来,学校将朝着“2023年,把学校打造成为‘专业建设优质、学校发展优质’的宜昌前列、湖北一流的‘双优’高品质中职学校”的办学愿景,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优质中职学校的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不断培养“融天下建设于心、担建设天下于肩”的匠心人才队伍。而这,不仅是一所中职学校的情怀,亦是工匠精神的情怀。
(袁新宏 黄兆双)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