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培养红色军工传人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丰富生动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身心受到革命精神、优良传统、红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学校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将工匠精神、军工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育人全过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匠心文化育人体系,着力培养红色军工传人。
一是建立军工企业思政教育基地。学校依托陕西省雄厚的军工企业文化资源,坚持将学生军工文化教育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企业联合开展对思政教师的业务培训,共同申请课题项目,定期开展座谈交流。学校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2研究所等军工单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学习实践,同时邀请企业代表来校讲授红色军工文化。
二是将军工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全国军工和相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将“红色军工”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入选教育部门示范性职教集团。在合作企业设立工作站,教师、学生通过驻站工学交替,接受军工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国防工业一线职工“爱国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是着力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学校精心打造的“UG软件应用(CAM)”课程成功入选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课程是学校装备制造大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注重校企联动、多元协同共建,由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军工行业的“大国工匠”组成教学团队,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构建思政主线,结合学校“忠、博、武、毅”的国防职教精神,将技能培养和德育有机融合。
四是编写出版军工特色教材。学校有60多年的军工办学历史,积淀形成了机械(军工方向)、化工(军工方向)、电子(军工方向)等特色专业,编写出版了《军工文化教育读本》《国防科技工业概论》《“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等军工特色教材。将“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寓于教学环节中,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培育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军事、勇于探索的精神。以“红色故事”“军工故事”为载体融入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领的有机统一。
五是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学校制定印发了《军工文化育人实施方案》,不断创新文化育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军工特色活动。邀请“大国工匠”、“三秦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别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头人等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100余场次,让师生近距离感悟大国工匠风采。以大学生社团活动、优秀校友报告会、国防大讲堂等为载体,建成“人文滋养”“典型引路”“高端传播”三大军工文化育人品牌,引导大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具体行动,做到“德技并育、内化外行”。
六是加强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建造吴运铎铜像,主体高3.7米,铜像的落成为学校开展军工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吴运铎同志是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建造其铜像充分表达了全体师生对吴运铎同志的敬仰和尊崇。同时,学校还完成了校园楼宇道路的命名,国防路、飞天路、军工大道等使校园军工特色细化于路,国防展馆、砺剑广场、励学楼、敦行楼等使学生认识校史、校训,将军工文化教育融入感情;完成“千米手绘军工文化墙”,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军工文化教育。
七是推进军工文化进课堂。学校将军工文化案例融入思政课,打造军工特色思政课堂,进一步夯实学校军工育人特色。将军工文化融入“双高”专业群建设方案,联合建立“航天工匠人才培养基地”,顺利开设“航天工匠班”,为航天拔尖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全校开设“军工文化教育”“火炸药生产技术”“航空维修技术”等军工特色课程,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名教师被聘为新华网思政资源库专家,军工文化教育案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传承工匠精神经典案例。
今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挖掘军工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大对军工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军工办学特色,擦亮红色军工品牌,不断激发新时代青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防的情感,着力培养红色军工传人,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卫平)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