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背景下的阅读修炼 ——读《阅读力决定学习力》
一本书的诞生一定有其自身的轨迹。聂震宁《阅读力决定学习力》(现代教育出版社)的诞生一方面是他《阅读力》的自然延伸,因为很多未及展开的话题,未及回应的读者反馈,需要一本新书来深入集中讨论,另一方面也是当代教育变革的大语境使然,或者说恰恰在这个时候将话题从单纯的阅读力指向了学习力,有其时代的逻辑性。从素质教育变革的角度来看,这体现对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越发重视。从语文教育变革的角度来看,这是对新课程标准,对新时代语文学习力的直接呼应。
一般关于阅读的书籍,容易走向单一的教辅或者单一的教育理论,这本书显示出了第三种可能。作者在出版行业耕耘多年,对阅读的主要载体——书籍非常了解,带来了新的角度;同时作者的作家身份则带来了敏锐的讨论角度。
这本书的写作对象包含教师、家长和学生三种不同的读者身份。所谓众口难调,但作者做到了,教师和家长需要的实用,学生需要的好玩有趣都顾及了。这本书将阅读的相关问题用理论的思维并以雅俗共赏的笔法表达了出来,“七年级以上的学生大体都能读得懂,甚至是一些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五六级学生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太困难的”。本书在文体上是一种学术化的随笔体,颇具特色。
中国文脉中的阅读力养成
贯穿中西文明史,无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是阅读力究竟如何养成,则有中西之别。在书中作者虽然引用了一些国外阅读的例子,但归根结底都落实在中国文脉中。亲子阅读是当下家庭教育中非常热门的话题,作者对此做了专门讨论,认为家长的陪伴并且与孩子对话,准备好孩子的提问,耐心诚恳地回答等都是家庭阅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哄睡阅读、催眠阅读。当然作者也对当下一些亲子阅读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把脉,养儿育女就要担当责任,抱怨无奈不足为虑。亲子阅读父亲和母亲都不能缺位。做到了这些,孩子在起步阶段的阅读力才能有潜移默化的累积,才能有后面进入中小学阶段阅读力规范化养成的不紧不慢。
如果按照作者的思路更进一步生发开,亲子阅读在孩子成人之前的各阶段都非常重要。中国许多教育话题都指向家庭是有其文明脉络可寻的,按照费孝通的观点,家庭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一。家庭阅读中包含了传统诗书传家理念的润物细无声,包含了诗教传统的“养德”功能。这些是西方所没有的,即使是读一本国外的儿童读物,家长也会不知不觉将之在中国家庭氛围里进行中国化。
家庭阅读不是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些书其实是跨越年龄段的,其中有一些是出版社特意开发塑造和细分出的品类,有一些则是经过时间淘洗之后从小读到大的经典。例如桑达克的书、《市场街最后一站》这样的书,大人孩子都读得兴味盎然,例如赵元任晚年依然在床头放着《唐诗三百首》。作者提到了五年级时哥哥借来的《渡江侦察记》,提到了五年级和母亲一起读的《寒夜》《林海雪原》《水浒传》等。通过作者的回忆描述,家庭阅读不仅仅养成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而且具有了亲情的纵深度,透过六十年的艰辛岁月看过去其意义远远超过了阅读。
提升阅读力需要锦囊妙计
在教育实践层面,阅读力的提升恐怕离不开一些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作者在书里给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甚至是小读者本人准备了许多提高阅读力的锦囊妙计。作者谈到了仿作,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诗词教育方法中很管用,而且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传统,作者加以改造,加入了现代元素,认真阐述了这个方法通过联系书外书内,加深阅读感受,从而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当然,锦囊妙计也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学习力提升就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这里面还是透露着作者的一种期待。因为阅读兴趣始终是根基,不能因为现实各种功利主义的需要而破坏了阅读的兴致。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应对?作者详细阐述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例如看书扫视法、看书搜索法和提炼梗概法等。不过,再好的锦囊妙计也要有计划地落实和训练。计策要实用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当代中小学生的阅读结构和阅读时间的分配。这里面需要处理流行阅读与经典阅读的关系,需要处理学校时间与学校之外时间的分配。
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和阅读的实际,如何处理流行阅读例如二次元阅读与经典阅读的关系,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这样才能将课堂内外的阅读有机结合,才能取得相应的阅读效果和阅读收获。在网络时代,纸质阅读究竟如何从电子阅读和各种其他影视视频里面夺取时间,是否需要夺取?这些是作者的讨论所引发的思考。
“整本书阅读”应该是一种思辨阅读
对整本书的阅读要求,是新课标为了提升语文学习力的一个重要特色。怎样理解整本书阅读?又怎样让整本书阅读具有现实的教学意义?作者将之放在思辨阅读的框架下思考,这样的思考一开始就体现了对于某些简单粗糙的实用主义的拒绝。有些学校语文课堂的整本书阅读变成了整本书的知识百科大全。或许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例如从课堂教学效果上来说,一些有趣的知识可以加强相应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也透露出将整本书阅读落实到硬碰硬、实打实的考试上的无奈。怎么考又如何标准化,的确是整本书阅读在教学全过程中需要守正创新的地方。作者认为比考试命题更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与思辨。
作为一种阅读能力的养成,作者认为思辨阅读其实贯穿学前教育和之后的教育各阶段。到了高中阶段如何培养思辨阅读的能力?作者以四大名著的阅读为例来阐述思辨阅读的问题。这里面不仅课堂问题是多元化的,而且课堂讨论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对之前各阶段的思辨训练“查漏补缺”,也可以激发学生出乎意料之外的思辨能力。作者同时强调了思辨阅读是一种严肃阅读,不能将网络上的“戏说”风带入到严谨的思辨阅读中来。
在当代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阅读力一定关联着学习力。不仅“阅读力决定学习力”,作者同时也告诉我们,阅读力就是学习力。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张耀宗)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