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能力”提升到“非认知能力”培育 ——成都锦城学院高质量发展新气象(之二)
“如果我们还在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那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对于杜威这句名言,成都锦城学院(以下简称“锦城学院”)的广大师生耳熟能详,学校党委书记邹广严经常引用这句话并向学校的教师、干部发问:“未来人才的核心胜任力是什么?高校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这种胜任能力?”经过几年的思考和讨论,渐渐达成共识:拥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胜任力,坚持“认知能力”提升和“非认知能力”培育并重,是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关键。
大学应重视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育
认知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各级各类学校关注的重点。在这个方面,锦城学院创造并实施了“一基两轴,三阶递进”的高阶教学框架和“一点两面,三抓五评”的深度学习框架,实现了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培养(见本报2021年11月8日第4版文章《从“高阶教学”到“深度学习”——成都锦城学院高质量发展新气象(之一)》)。
面对多变、复杂的现代社会,个体单纯的认知能力提升不足以支撑其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组织开始认识到社会情感能力和行动能力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商是人类重要的生存能力”的论断,锦城学院对校友发展的跟踪调查也发现:非认知能力在个体发展、职场竞争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锦城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培育并重”,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协调发展”,从有别于传统的理论视角去理解并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做好高水平认知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高度的理论自觉,迈开了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培育的步伐。
创新“两商六力、三隐三显”非认知能力培育框架
锦城学院在认知能力方面创设了“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两个框架。同样,在非认知能力方面也创造出了“两商六力、三隐三显”的培育框架(图1):
这个框架重点对非认知能力培育的目标和途径进行了描述——
培养目标:以“两商六力”为核心。
“两商”,指“情商”和“行商”。
“六力”,指锦城学院研究筛选出的6种重要的非认知能力,包括3项“个体性非认知能力”:反思自制(自制力)、责任态度(责任心)、好奇创新(创新力);3项“群体性非认知能力”:交流沟通(社交力)、合作包容(亲和力)、组织领导(领导力)。
培养途径:以“三隐三显”为抓手。
“三隐”指非认知能力培育的3种隐性化途径,包括:养成培育、熏陶培育、体悟培育。
“三显”指推动非认知能力培育走向显性化的三大措施:一是研究制定“六大非认知能力”的评价标准;二是做好计划安排,包括开设非认知能力相关课程、在课程中嵌入非认知能力培养等;三是将非认知能力培育工作纳入学校的考核体系。
这个框架为锦城学院的非认知能力培育确定了主要目标、指明了实施手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的行动指南。
“隐性化”培育让非认知能力“濡染而成”
教育不仅要在“教”和“学”上下功夫,还要在“育”上下功夫。锦城学院归纳总结出非认知能力培育的3种隐性化途径,让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濡染而成”。
(一)养成培育,成功的教育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锦城学院提出:“成功的教育从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开始,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小事和细节做起。”
2010年,锦城学院倡导学生上课背书包,带上书、笔、笔记本“三大件”,此举一度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肯定支持者有之,反对质疑者亦有之,但严格执行措施的结果是——学生受益、家长好评、教育同行认可!上课带书、笔,就像战士上战场要带枪和子弹一样;上课记笔记,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人与人之间智商差别不大,但学习成绩有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和自制力的差异。一位校友就这样反馈道:“在学校养成带笔记本、做笔记的习惯,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高效自律,真是颇为受益。”
锦城学院的习惯养成就是从各种小事和细节做起。学校先后出台了“三不准”“八要八不要”“学习生活十条训诫”“尊师重道十条规范”等规定,常态化推行“早晚自习”“晨跑晨练”“周末卫生大扫除”等活动,形成了一整套“学生习惯养成培育措施”。校长王亚利表示,这些举措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作息有常、行为有则、重诺守信、友爱平等、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坚持始终、做事认真、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的“十大良好习惯”。
“千字营”是学校文传学院举办的一项品牌活动。该活动以“28天养成写作习惯”为号召,入营学生需要围绕一个指定的主题,不间断地提交原创作品,坚持“打卡”和“互评”,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了学生创意写作的习惯,从而让他们“爱写”“善写”。文传学院学生毕业时,人手一本精编文集,是大学4年点滴创作的结晶,成为硬核的“就业敲门砖”。截至目前,文传学院已涌现出24名签约小作家。这正说明了“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二)熏陶培育,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学生成长
教育,一部分靠教,一部分靠熏陶。
锦城学院认为:“办好一所大学需要三根支柱——大师、大楼和大好风气。”优良而富有特色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有显著的熏陶作用。
特别的节庆——在仪式感中传承文化,陶冶情操。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年9月28日,学校都会举行“尊师节暨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大会”。千余名师生着正装,肃立于广场中,诵读《论语》中的经典篇目。随后,学生向教师献上鲜花,教师则为学生整理衣冠。在满满的仪式感中,学生既受到了先贤思想的熏陶,也切身体会到锦城学院“尊师爱生”的内涵。
像这样特别的节庆,锦城学院还有很多:春耕节、阅读节、体育节、班团节、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这些充满育人价值的节日使学生受到了无形的熏染,其品德、品质、品位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有范儿”的教师——让学生在示范默化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写道:
“任何学科的一般原理,大家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书本而知之;可是细节、色彩、口吻、氛围、生气,使得一门学科融入我们血脉的那股生机,凡此种种要从师长那里把捉,因为学科已经在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命。”一名好的教师教给学生的,远超知识、思维、能力的范畴,他自己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一面风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荣获“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荣誉的杨安是工商学院教授,他自身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长期投身创新创造的实践,他以“创新+创造+创意+创业”的“四创”育人点燃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其指导的学生团队已在“互联网+”“创青春”等大赛中斩获4个省赛金奖。
锦城学院许多教师都曾担任过“思鸣沙龙”的主讲人。该沙龙以“帮助更多学生走上阳光之路”为宗旨,每个周五的夜晚,在沙龙主人“袁长锋”(3位教师的组合名)的主持下,师生们围坐一堂娓娓而谈,分享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读书心得、发现感悟。该沙龙“围炉夜话”般的温馨氛围、亦师亦友的谈话方式,让许多学生感觉“如沐春风”。无独有偶,工商学院的黄春艾老师也坚持利用课余时间,8年共开设72期“艾深克读书会”,用读书分享陪伴学生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长期的熏染之下,学生的心态变得更阳光了,眼界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行动更积极了……
(三)体悟培育,动手、动脑、用眼,更用心来感悟
锦城学院校内有一片多次登上主流媒体的“网红农场”,在农场里翻地、锄草、播种、浇水、拔萝卜,读土地无字书是每名锦城学院学生的必修课。许多校友毕业多年后,仍津津乐道于他们的农场劳动经历。在这里,他们感受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与坚毅,体悟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作精神,养成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实干精神和勤劳品质。从灵魂深处产生了对“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深刻认同,自发养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的宝贵品质。
农场劳动是“体悟培育”的典型方式。所谓“体”,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所谓“悟”,强调不仅用头脑去思考,更用心灵去感悟。
在锦城学院,类似的体悟平台还有很多。例如:学生每年都会跨专业组队,参加必修的“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练就自己的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学校全年开展2000余项各级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学术竞赛、技能培训等,覆盖40万人次……
外语学院的余柯颖同学连续担任两届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同时也是一名乐团爱好者。作为学生骨干,她推动学校军乐团参与校内外近百场展演并举办两场音乐会。教师和学生对她的评价是“责任心和领导力突出,社交力和亲和力俱佳”,她自己说:“我们不能只是坐而论道,知行合一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养成、熏陶、体悟——这就是锦城学院非认知能力培育的“三大隐性化途径”,助力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在养成中沉淀、在熏陶中成长、在体悟中升华!
“显性化”设计推动非认知能力培育“迈上新高度”
2021年4月,全国首创的“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培育中心”在锦城学院正式启用,这是学校非认知能力培育“显性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推动非认知能力从“隐性化”走向“显性化”,是锦城学院的一大创举。
所谓“显性化”,就是要做到“有顶层设计、有标准要求、有计划安排、有考核评估”。
(一)制定标准,让非认知能力“可测量”
非认知能力可以像认知能力一样可测量吗?答案是肯定的。锦城学院与世界前沿理论接轨,重点针对“六大非认知能力”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套评价标准,包含9种指数、21个维度、150个观测点。
比如:在“社交力”方面,有“电梯指数”——主要考察一个人在与目标对象同乘电梯的有限时间内,能否主动、清晰、简短、精准地说清一个问题或表达一个观点,以此来衡量其影响和说服他人的效率;在“领导力”方面,有“C位指数”——根据学生在团学组织或项目团队中担任负责人的经历,以及主动提出复杂问题解决方案的表现等指标,衡量其潜在的领导能力;在“创新力”方面,有“空杯指数”——主要测量学生能否保持内心的空灵,对未知、新鲜、不确定性事物的接纳程度;“自导航指数”——不依赖前人经验,对不确定感、不安全感的接纳程度;等等。
这套标准实现了六大非认知能力的“可测量”,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学生和学校都可以掌握非认知能力的现状,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
(二)创新课程,让非认知能力“可传授”
非认知能力怎样实现“可传授”?
创新非认知能力培育课程。“三讲三心”明德必修课程是锦城学院建校起就实施的覆盖全体在校生的特色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讲诚信、讲礼仪、讲感恩”“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学同事尽爱心”的良好品行;“向日葵特训营”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常态性地开设诸如“自信表达”“学会独处”“告别拖延”“创意思维”“高效沟通”等20多个主题的非认知能力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在课程中嵌入非认知能力培养。智能制造学院的蒋冬清和秦琴老师讲授的虽然是工科课程,但她们精心安排了许多非认知能力训练的内容。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团队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坚持开展“以赛促学”,发挥竞赛对学生团队精神、抗压能力、创新表现的促进作用。金融学院的陈薇薇老师,在商务与社交礼仪课程中多次组织“场景演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修炼自己的言谈举止,把非认知能力的培育落实、落细。
打造专业化非认知能力培育平台。学校创建的“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培育中心”以“三楼”(长板楼、未来楼、星光楼)联动“三个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实训展演中心、课外学术科研中心),集合了大量的平台和资源,是学校非认知能力培育的“旗舰”;此外,学校还开设了141个学生社团,提供了近万个助管、助教岗位,以全方位培育、提升全校学生的非认知能力;“万人登台计划”让每名学生都能在“非认知能力培育中心”找到舞台,扮演主角,赢得掌声!
(三)量化考核,让非认知能力“可评价”
把非认知能力培育纳入工作考核和学生评价体系,是“显性化”的重要保障。
学校2021年学生非认知能力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社交力”指数提升——一学年中有60.1%的学生发表演讲演说5—10次,23.4%的学生公开演说达10次以上;学生“亲和力”指数向好——在团队协作中,81.7%的学生能够接纳他人的建议方案并达成共识;学生“自制力”指数提高——在完成特定任务时,81.4%的学生能按照计划圆满完成。
当然,更重要的考核来自社会评价。锦城学院学生中已先后涌现出孝老爱亲的“北京榜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选”张博研,在脱贫攻坚中担任村干部、感人事迹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吴鹏坤等明德榜样;还有一大批在各行各业担任骨干的校友,如“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熊杰、“四川省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尹柯,等等。这些校友代表都说,学校的非认知能力培育让他们获益匪浅。
以教师的“情感劳动”付出滋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增长
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首次提出“情感劳动”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员工致力于情绪管理,以便在公众面前创造出一种公开可见的脸部表情或肢体语言”。她提出:“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都需要进行情感劳动。”
教育是一种人际互动性很强的职业。邹广严认为:继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之后,教师要进行“第三种劳动”——情感劳动,强调其育人属性,也就是“情感育人”,以教师的情感劳动付出滋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增长。基于此:锦城学院创造了“教师情感劳动”框架(图2):
爱是情感劳动的基础。锦城学院的教师把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转化为一种追求至善的不竭动力,在充分做好高阶教学的前提下,还特别重视面部表情、肢体行为、形象装扮、语言声调等情感劳动内容,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着鲜活的“情感育人”实践:
工商学院的王星教授有20余年的中、日企业管理经历,他深刻认同学校提出的“课堂大于天”理念,授课有一种“如见大宾”的庄重。他总是西装笔挺、穿戴整齐,充分准备的课堂行云流水,声音富有亲和力且洪亮,言行举止儒雅得体。他的学生也受其影响,养成的良好礼仪风范受到用人单位肯定。
计算机学院杨键老师的课堂有着无处不在的“情感细节”:学生向他走来,他必起身相迎;学生给他递资料,他总是双手接过;每次抽选学生回答问题,总是划出一个优美的“请”的手势;每堂课结束,总是目送学生先行离开……学生说:“从杨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和在他的课堂上学到的一样多。”而杨老师说:“是锦城学院的教育给我种下了一颗追求真善美的种子,我也希望将这颗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
荣获“第六届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的土木学院辅导员唐毅老师在学生心中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人:他给失去父母的学生买来温暖的防寒服,他在自家的厨房为远离家乡的学生改善伙食,他在黑夜中背着生病的学生赶往医院,学生感到“唐老师的背上有爸爸的温暖”。学生说:“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够有他的影子,做好自己,也照亮他人。”
锦城学院教师的情感劳动付出,使锦城学子“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校,乐其学”。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从“认知能力”的提升到“非认知能力”的培育,锦城学院无疑准确把握了爱因斯坦名言的精华所在,以极具创新性的思想引领和高水平的育人实践,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温晶晶 宋吴越 李秀锋 陈程 邓忠君)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