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探索教育评价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09  阅读:次   |
42.9K

  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核心是学以致用。创建于1994年的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陕西省仅有的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职业适应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要求,探索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体系,较早设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将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效果、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社会及行业适应性培养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制定了完整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了一支专家型评估监测队伍,坚持周期性与常态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培育校本质量文化,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建立了一套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需要建立一个制度化、标准化的,包含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观测、评价、反馈,并对教学活动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要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教学质量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与流程,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和因素进行监督与控制,以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学校按照监控体系的各要素、各环节要求以及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方案》《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实施细则》《网上评教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师评学制度实施办法》《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质量监控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完善了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建设评估、教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教研室工作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专项教学工作评估方案;修订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习实训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考试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学年论文质量标准、第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辅导与答疑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等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

  学校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基本面和主要环节,贯穿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了重点环节有要求、整个过程有标准、质量建设成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价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规范教学行为。

  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专家型评估监测队伍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健全监控队伍是关键,需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专业背景涵盖面广、德高望重的教学质量督导队伍和一支具有督评工作经验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管理队伍。

  学校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所一本院校聘请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授担任教学督导,各教学单位聘请副教授以上教师担任本单位教学督导,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监督体系。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信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充分发挥3支队伍的教学情况监测反馈作用。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和常态化、信息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形成涵盖目标与标准系统、组织与管理系统、条件与支持系统、监控与信息收集系统、诊断与反馈系统和调控与改进系统等六大系统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全时段、全过程、全环节监控。

  多年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践表明,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队伍,对于规范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责任、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运用周期性评估与常态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依据应用型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管理制度对教学活动的导向、监控及评价作用,严格管理制度的执行。在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行过程中,学校不断总结经验,教学督导员参与常规教学检查、听课查课、抽查考试命题与试卷、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创新方式方法。

  一是创新教学质量监控督查方式。一方面开展周期性评估,针对院(部)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践性教学环节评估等,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专项评估,形成质量分析报告,将整改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督促改进。另一方面开展常态监测,抓好例行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检查工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专业、课程、院(部)教学工作、教材建设、教研室工作、实验室工作、学生学习、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等专项教学工作评估工作。对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开展教学满意度调查,获得社会(实习单位、媒体)对学校教学的评价;开展师生评价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活动,获得师生对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评价。

  二是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指导方式。一方面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专题调研,另一方面对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制定专项工作计划,要求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每学期围绕教学运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学校领导和教务处,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增强教学质量监控的针对性。

  三是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相结合。围绕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调动和发挥教学质量保障部门对教学工作的辅助和保障作用。学校严抓师资队伍保障、教学经费保障、教学条件保障、教学制度保障、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提升等,明确各管理与服务部门的教学质量保障职责。学校定期开展开学准备工作保障、教学质量保障、开学第一节课检查、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试检查等日常教学检查工作。教务处按照学期(年)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考试等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评价。

  四是发挥国家大数据平台的自我诊断和决策参考作用,注重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反馈,定期编制发布年度质量报告。通过日常问题实时反馈、督导督查常态反馈、专项检查重点反馈、数据分析综合反馈等方式,多途径反馈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建立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质量监控分析制度,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开展新进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评职称教师等重点人群的教学评价和满意度调查;每年开展教案、教学质量奖评比活动;开展教学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学活动评估。

  五是定期开展教学质量主题活动。近年来,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提升年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2020年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月”和“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年”等系列质量主题活动,强化质量意识,推动教学规范与质量建设。严把考试命题关,加强对试卷命题、考试、阅卷、试卷分析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闭环系统,培育学校质量文化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整个过程组织有力、标准明确、程序规范、监管到位、评价客观、反馈及时、改进有效。学校建立完善了“监控—诊断—反馈—整改”的教学质量监控闭环系统,通过发布每学期评教结果通报、下达整改任务、督查督办整改落实情况等措施,强化管理人员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和教师按质量标准执教的意识,有效促进师德师风和教风建设。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质量保障体系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和结果应用,明确将教学质量纳入各教学单位、教研室重要考核内容,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教学工作量核算的重要依据。完善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举,通过组织各种检查、验收、评比和年度考核,奖罚并举,促进教学工作。完善考核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占教学工作考核的比重,将教学工作考核结果纳入院长(主任)和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年终绩效考核。建立教研室工作考核机制,将教研室工作考核作为教研室主任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教研室主任基层教学管理履职作用。严格的考核与评估制度,保障了教学规范运行,近3年课程教学计划的变更率逐年降低,教学过程进一步规范。

  学校选调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充实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政策、制度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基本特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性的教育,推动教学管理人员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改进教学管理手段和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和方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人员的监控能力与水平。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强化师生质量主体意识,广泛开展质量意识教育,通过专题教育培训、小组讨论学习等方式,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开展质量意识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不仅要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更要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学习效率,坚持抓好课堂管理,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发挥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主体作用,深入开展全员听课说课、教师评教与评学、学生评教等教学质量全面评价。

  学校出台《质量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培育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李海峰 潘春辉 张沁文)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