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中国心”的国际化复合型时代新人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2-16  阅读:次   |
42.9K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建院20年以来,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协同育人、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全方位激活“德智体美劳”五大要素,努力打造“五心同培”“五育并举”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有“中国心”的国际化复合型时代新人。

  以德为先,坚守“红心”,实施思想铸魂工程,注重“养成”

  德定方向,德育为“五育”之首,是人才培养的灵魂。一直以来,学院注重融合、系统推进,用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田,让爱党报国的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是用好红色资源,通过“学、讲、悟、践”引导学生传承赣鄱红色基因。坚持常态化开展红色主题教育,进行赣鄱“红色走读”活动,引导学生观红色场馆、学红色历史、访红色人物、传红色精神;组织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我家乡的党史故事”系列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讲好江西红色故事;组建“访红村悟初心使命,以红色促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组织学生前往甘祖昌故乡沿背村等多个江西红色名村,通过学习、调研、访谈、实践等,积极探索新时代红色名村可持续发展路径。二是结合专业特点,突出“红心向党”教育。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组织学生党支部开展特色活动,如研究生党支部开展“语言与大数据:党史语料的挖掘与整理”学习分享交流活动,朝鲜语专业学生开展“抗美援朝中的党史故事”演讲比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绘画作品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展“‘一带一路’连接世界、商务英语筑梦中国”商务英语综合能力大赛等。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四种语言讲党史”专栏,让学生用汉语、英语、朝鲜语和绘画语言讲述党史故事,把党史学习融入专业,在训练中沉浸、在体验中参与,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近年来,学院党建与思政工作屡创佳绩,党建工作案例获2017年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学院团委获评2016年江西省“五四红旗团委”。

  以智为本,塑造“智心”,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注重“学成”

  智长才干,智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学院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优化课程建设,融入课程思政,让育人元素润物无声“进专业、融课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智心”助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多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打造高质量教学闭环系统。积极推动新文科建设,构建基于OBE和CBE的“四维一体”高质量教学闭环系统,涵盖创新创业教育微循环、思政教育微循环、多维教学评价微循环、教学质量控制微循环;专业分类培养,下设跨国商务、国际金融、国际会计等方向;丰富选修课程模块,增设东南亚、中日韩、江西地方经济等特色课程模块;开设中外合作课程,推动教育国际化;探索卓越拔尖特色班,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质量商务英语人才。学院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课题19项;商务英语专业于2018—2020年连续3年被中国科教网评为五星级专业,2021年被《中国软科学》杂志评估为江西省A类专业。二是强化第二课堂建设,拓宽协同育人路径。构建“家校政社企”多元联动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推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竞赛育人、国际化育人等协同育人路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优质教学实践基地和模拟实训室,实践教学体系完备,专业调研、商务实践、建言献策扎实有效;以赛促学,提升创新思维,学生获得“外研社杯”“高教社杯”“亿学杯”等商务英语专业赛事全国二等奖3项及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一项;获得“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三大赛事全国奖项7项、省级奖项8项。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通过“三走进”、课堂笔记展示、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表彰暨经验分享会、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文明寝室评选等,营造乐学、善学、好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以体为径,培育“健心”,实施强心健体工程,注重“炼成”

  学院秉持“健康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关注点,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一是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加强对团体和个人项目的指导;定期组织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健步走等活动,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激发拼搏进取精神的目的。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素质培养。配备班级心理委员,常态化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建立重点学生“一对一”帮扶机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个人咨询和团体辅导;组织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文化节、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近年来,学院获江西省学生舞龙大赛特等奖,连续9年获学校体育道德风尚奖、多次获评新生军训先进集体。

  以美为核,涵养“艺心”,实施美育浸润工程,注重“化成”

  美塑心灵,美育是人才培养的升华。学院把美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艺体教育和审美意识培育,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一是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审美意识。成立大学生合唱团,组织学生观看《长征组歌》音乐会、建校80周年交响音乐会、话剧《姚名达》等,给学生提供亲近艺术、感受美的平台,加强审美意识培育。二是开展美育品牌建设,组织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艺术展,开展十佳歌手大赛、书画作品大赛、摄影比赛、外语话剧表演等,引导学生在主动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生动的审美体验。近年来,学院排演的话剧《花木兰》获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学生获得江西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类二等奖、声乐类三等奖,江西省首届学生器乐(管乐)节二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铜奖等荣誉。

  以劳为重,践行“勤心”,实施实践淬炼工程,注重“干成”

  劳助梦想,劳育是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在人才培养中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和敬畏劳动的时代理念,在劳动实践中淬炼自我,练就过硬本领。一是坚持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在通识课程中增设劳动课程、设立“劳动教育月”、开展劳动系列讲座等,宣传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弘扬中华劳动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开展静湖垃圾清理、文明寝室评选等常态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通过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专业实习中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劳动本领。二是坚持劳动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之中,积极拓展劳动教育载体。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等竞赛,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向社区(村)报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微爱家教”、“书香晨光”、“单车之家”、防疫志愿服务、医院志愿服务和校园文明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劳动积极投身于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之中,提升劳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学院社会实践队连续多年获评江西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医院志愿服务项目于2016年获江西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学生关爱南昌困境儿童的支教志愿服务活动被《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

  二十载正青春,扬风帆再出发。“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五心同培”“五育并举”,实施“五大工程”,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服务“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中书写国际教育的“奋进之笔”,向着更高的办学目标迈进。(许璟 黄慧 欧阳小勇 宋心梅)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