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推动思政教育创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1-20  阅读:次   |
42.9K

  东北师范大学始建于1946年,坐落于“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是国家教育部门与吉林省政府部门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建校70余年来,学校始终以推动国家、民族、社会进步为使命,以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培育科教英才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通过积极推进道德教育学术交流,促进思政教育内容与实践的创新,围绕道德教育方面的国际热点话题开展学习,不断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了教育学学科建设水平。

  深耕道德教育前沿命题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实践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德育研究成果,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学术奖项,为德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11月6日,“新时代道德教育前沿问题”高峰论坛暨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学校举行。以此为契机,学校成立若干创新研究团队,聚焦教育基础理论和前沿命题,强化国内外专业交流合作,创新学术研究运行机制,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学校还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7所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5年与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合作设立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学院,在韩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蒙古国建立了孔子学院。依托丰富的开放办学经验,学校就道德教育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聚焦学术热点,对国际优秀道德教育理论进行本土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学校道德教育的水平和实力。

  不久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中美道德教育高端论坛”,两国道德教育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两国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展开深入探讨。论坛上,与会专家深度解析国际前沿道德教育议题,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对推动思政教育学科发展和育人实践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中外道德教育高端论坛”系列活动已成为学校与国外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者共同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完善学科建设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未来还将继续邀请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进行交流互访。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一直致力于国际前沿理论的学习和转化,将国际道德教育先进理论与我国思政教育需求相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通过与国内外院校开展道德教育学术交流,学校积极借鉴和学习各高校的优秀理论及经验,以道德教育学术研究带动相关学科研究,孕育出更加符合我国高校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思政教育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学生高水平发展。

  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学术国际交流

  依托道德教育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学校积极开展具有思政教育理论创新意义的学术实践和育人实践。2018年,学校和世界价值观调查协会举办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世界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来自21个国家的价值观及价值观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参会。这场学术会议是以我国思政教育发展为先导的关于大学生德育发展的国际学术交流,除了学术交流外,作为国家“当代青少年德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学校还向与会的世界价值观调查协会17位外籍专家颁发了聘书。通过举办、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校不断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前沿学术理论和育人经验,不断推进国际化道德教育的联合育人,共筑价值观共同体,努力推进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发展和道德发展。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译丛”,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场出发,精选近年来国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权威力作,推出了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时代高度的高水平译作,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研究资源,深化了中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对话和文化交流。丛书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思政教育的前沿学术理论,将思政教育同道德教育、品格教育、社会教育等相结合,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学科理论上的指导,促进相关学科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了对学生个人道德发展的理论指导。学校还借鉴不同国家和教育体系对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更加适合本土的思政教育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补充。

  以协同育人为切入点,学校将道德教育学术交流作为纽带,积极推动国际道德教育合作,引导学生和教师开展道德教育学术访问,拓展师生的视野,借助道德教育下的协同育人开展与国际院校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带动学生的联合培养,将道德教育国际交流中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转化为具体的思政教学和实践内容,不断促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学术化和创新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培养国际化人才。

  提升思政教育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推动思政教育创新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深刻认识到,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2021年6月,学校承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修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39名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研修班通过专家报告、优秀示范课巡讲与说课、实践教学等方式,传授思政课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促进思政教师教育知识的提升与教学能力的增强,推进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除了与国内兄弟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外,学校还积极鼓励本校思政教育教师参与道德教育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前沿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深度交流、研究合作,有力地带动了学校思政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教师开展更高质量的思政教学和思政实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与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部合作开展“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视野和比较研究为核心方向,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和应用型特色,开展思政教育深度合作,不断强化思政教育人才对中外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国际学术交流大大拓展了思政课教师的国际视野,帮助教师在深度交流中充分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积极接受思政教育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思想,并根据我国高校对于思政教育教学和实践要求加以改良和优化。国际化交流和合作的深入提升了学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以国际化道德教育理论为基础,不断推动国外道德教育理论同国内思政教育教学和实践融合,教师以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传授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化学术研究和合作,也有力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学术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优化思政教育育人内涵

  学校在道德教育国际学术交流中不断汲取国外先进的道德教育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以社会环境与社会道德的发展为要求,以思政教育、道德教育实践及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需求为起点,总结和归纳出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和高校思政教育需求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内涵,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立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学校从国际道德教育理论中汲取精华,将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同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为学生成长营造有利的环境。学校还将思政教育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学校着力在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深度联系,尤其是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不断强化思政教育的育人指向和育人效果,借助不同学科的优势促进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创新。通过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学校以学术交流和研究为起点,积极借鉴和学习各学科的前沿理论,推动思政教育学科研究不断创新与发展,并通过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校园中的思政教育为模板,向社会提供科学的思政教育模式,努力推进社会道德素养的提升。此外,学校还通过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将思政教育理论和自身专业技能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努力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在实践中彰显思政教育的社会价值。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东北师范大学将继续践行“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推进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闫利利)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