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强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 紧扣地方需求 “炼”出真金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1-21  阅读:次   |
42.9K

  “胸怀爱国情,铸就桥梁梦”的王景全院士,手把手地扶助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专业。在他的指导下,道桥专业的师生问鼎了两届全区建筑方向大赛金奖,从手把手,到放开手,到育巧手的过程,处处体现着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专家领航的温度。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是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牢牢抓住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政策的新机遇,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经历了一次次蜕变,培养了大量职业技术人才,如今已成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服务地方经济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龙泉村创造集体经济效益20余万元,发挥了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孙银昌在谈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时,竖起了大拇指。

  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学院持续促进乡村地区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投资42万元为龙泉村建立了“兴安肉羊繁育基地”,购买了适合圈养的多羔湖羊和澳洲白羊基础母羊200只,盘活了集体产业。基地招聘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在养殖基地工作,所得效益的40%给予农村低收入家庭分红,60%支持村里建设发展。

  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等,学院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主动承担内蒙古东部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牧民生产技术推广培训、企业职工转岗技能培训等任务,实现造血式产业振兴,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行各类培训人数达92829人次,共1283个培训班次,年均培训人数为18565人次,年培训人数是在校生的2.9倍。

  科技点石成金

  “通过政府、院校、企业的通力合作,研究和开发引领产业趋势,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布局促成学院新工科专业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在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推进院士工作站科研成果转化会议上指出了学院新工科的发展方向。

  刘嘉麒院士团队与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连续玄武岩纤维科技成果服务协议》,并牵手内蒙古工业大学、兴安盟科技局、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签署了《共建玄武岩纤维工程技术研究院协议》,形成真正的“政产学研”合作,精心搭建创新平台,加强科研引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积极促进新技术、新工艺落户兴安盟。

  瞄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点,学院充分发挥校、地、企各方特长,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继2018年水资源环境康养研究院落户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后,院士工作站持续推进婴儿饮用水、老年健康饮用水、医用饮用水三个项目的成果研究。依托兴职水学院注册守正国家水检测实验室,带动一批师生上接天线搞研究,下接地气服务水检测,目前已取得88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内蒙古东四盟水资源检测的空白,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快速提升。

  校企协同育人

  “我们的校企合作是务实的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勇毅表示,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教学评价,入校即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保障100%就业。

  目前,学校与137家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共建北方汽修产业学院、莱德马术学院、3D打印产业学院、消防救援学院等。在80%以上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训模式,迈向了“一个院系一个行业规范引领、一个专业一个龙头企业衔接、一项技能一个企业师傅带领、一个学生多项特长保障就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格局发展。

  从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深刻体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在教育目标上明确导向,在办学模式上寻求更新。学院紧紧依托企业,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打造“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课堂即车间、毕业即就业”的兴职特色,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引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兴安盟产业发展特色,围绕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办专业。”学院党委书记刘文山表示,学院在育人机制上力求多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学院近五年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位居自治区前列。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