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思专创”融合构建“三位一体”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奋力构建以“一流学科、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育人平台”支撑“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地方高校一流药学本科教育新格局,培养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多措并举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地见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早探索。学院较早开展“三全育人”探索,从2012年起就在药学本科专业持续推动“党员教工与学生/宿舍结对共建”帮扶育人特色工作,项目持续近10年,历经试点探索、全面覆盖、特色结对、“四困”帮扶、“建档立卡”帮扶等5个阶段,教工党员全面参与,受益学生覆盖所有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强化了育人实效。
深推进。2016年后,学院实施“三全育人”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一是构筑“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导师+本科生导师”四位一体的思政工作体系,推行药学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各层面的教育指导。二是实行党委委员、辅导员指导联系药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联系所在班团支部制度,每年授党课50余次,形成三级纵向联动党建带团建、带班建的工作模式。三是实施“先锋党员+立德树人”行动,确立“教师党员+学生”关系,精准对接学生学习成长的实际需求。同时实行“开门办思政”,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协同联动的育人氛围。
强聚焦。学院“踩准时代节拍、唱响时代旋律”,坚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以思政课为核心引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携手优化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显成效。一系列举措使“三全育人”成效凸显,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广西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区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校“三全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了一批育人成果突出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自治区优秀教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聚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
药学院加强新医科建设,发挥药学学科资源优势,推动“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在互融互补互促中探索出一条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药学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之路。
以学科优势助推专业建设。目前,学院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药学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点。学科发展有效带动了专业师资队伍、平台和基地的建设,通过参与中药资源普查、珍稀濒危中药材种苗繁育等实践教学环节,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和成果融入教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构建了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高端人才为引领,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核心骨干,中青年博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学历高、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本科教学团队。二是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南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医药精准开发和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老年病防治药物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生物活性分子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级优质科研平台整合,建设了开放共享、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药学实验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三是以学科产学研基地促进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建设了广西医科大学现代医药产业学院并获评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以学科机制提升专业发展。一是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以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带动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改革,鼓励学生早接触科研、参与科研训练、培养科研素质;二是完善科研促进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促进教学活动,在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聘任时予以优先考虑和倾斜支持。
以学科特色促进课程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推进课程建设。一是构建“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二级学科团队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推动教研相长。二是医药融合、多学科交叉打造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开设新医科特色类(智慧医疗、转化医学、精准医学)、药学特色类(中医学概论、广西民族药、药物设计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专业限选课,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三是科产教融合优化课程教学。对标“两性一度”,将学科前沿和产业新发展,特别是教师科研成果编入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打造5类“金课”。
在学科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韦锦斌教授的带领下,2018年,药学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点;2019年,药学专业获评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以韦锦斌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药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获评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实现“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近5年来,药学专任教师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特等奖、第六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教学竞赛奖项国家级别11项、省级7项、校级11项;出版教材、专著36部(主编、副主编15部);获评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3门、校级6门;获得教学成果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校级奖项6项。药学实验中心获评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深化“思专创”“三位一体”综合改革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广西拥有中药资源物种7500余种,中药资源本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中药壮瑶药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学院立足区域药学专业人才发展需求,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深化药学专业综合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紧密结合融入第一课堂(课程)、第二课堂(校园)和第三课堂(社会),创建了具有鲜明地方医学院校特色的“思专创”“三位一体”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组建“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集成学科人才优势,同时外聘48名经验丰富的行业骨干和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合理、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拥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入库导师3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优秀创新创业导师4人、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人以及一批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导师。
打造优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近年来,药学院先后整合国家和省级优质教学、科研平台,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进行整体升级改造,构建了完整的创新药物研发链,打造了广西医科大学药学技能培训中心和药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了开放共享、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药学实践育人平台。与医疗机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研究院所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建成了29个优质、稳定的校外协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必修+选修”“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程及丰富的线上、线下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以及面向药学本科生开设的“药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课程。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三课堂”融合,构建了立体化、多元化、全方位的药学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在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开设“药学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在第二课堂(校园)中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以竞赛为驱动,连续举办7届学校创业营销大赛、4届创业文化节和2届网络创业营销大赛;以项目为载体,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和项目。在第三课堂(社会)开展暑期“三下乡”用药知识宣传、“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和到行业、企业调研、顶岗实习等具有药学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在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加强价值观塑造。
5年来,80%以上的药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金奖等竞赛奖励国家级别7项、省级49项,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篇(影响因子达8.13),先后自主创业成立了12家公司。助推学校获得2017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立体化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得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未来,广西医科大学将继续立足构建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韦锦斌 文秋林 何萍 靳芳卉)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