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商学院:“大数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育人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2-14  阅读:次   |
42.9K

  为适应新时代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全面落实“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湖北大学商学院积极探索各专业与计算机、人工智能、数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着眼于培养具备新商科底蕴、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掌握现代经济学知识,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三位一体”的新商科人才。

  湖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办于1989年,是商学院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入选“荆楚卓越经管人才协同育人计划”和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肖德教授的带领下,依托理论经济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门产学研协同项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等为平台进行厚基础人才培养,为湖北自贸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熟悉国际经贸规则、精通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大数据+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人才,逐渐形成了社会认可度高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贸”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立德树人,紧跟业态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大数据+国际经济与贸易”背景下,专业紧扣湖北省开放经济发展需求,将技术的跨区块交易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从2018级开始,新增10门信息类课程,约占总学分的18%;强化“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塑造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与研究观,聘请多位政企专家长期担任校外导师;增开大数据经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拔尖创新型科研人才;借力英国商学院毕业生协会(BGA)国际认证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跨文化底蕴的复合应用型商科人才。

  突出课程思政,将其贯穿于专业建设全过程

  从2020年开始,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已经实现了课程思政培训全覆盖。以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依托,推动专业8门核心课程的思政元素教学及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编写。重视“马工程”教材的使用与主流教材本土化,出版课程思政教材一部,获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门和省级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一个。

  大力强化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专业积极打造以多种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育人平台: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实现教辅环节智能化,利用网络开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翻转式教学,利用各种社交平台构建课程思政资料库,利用融媒体推进校外导师开设讲座、指导实习实训,利用社交软件灵活辅导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学生参赛,利用直播形式有效提升学术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经过上述改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近5年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比赛、学科专业竞赛等实践活动中获奖数稳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平均工资均稳定在较高水平,校友资源丰富,向母校捐赠较多。

  全面推行学业导师制,强化实践培养

  专业推行“一人一师”的学业导师制,建立学生指导档案制,为每名学生提供4年的全程辅导服务;开设“专业导论”“科研论文写作”“涉外经济政策与实务动态讲座”等多门学业指导课程,设立学业指导工作室,定期组织就业、考研、留学等主题活动,近5年专业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加强实验课程模块建设,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切实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专业实习、实践;优化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管理,推动高年级学生跟随学业导师开展研究式学习,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创新基础教学组织形式,夯实基层教学组织管理

  依托“学科、专业、课程组、教学团队、党支部”的闭环模式灵活高效组织教学,重点建设在线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已建设校级五类“金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不断扩充双语跨文化交流类课程,已建设双语、全英语专业课8门。

  通过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议课等制度保障教材选择、授课内容、教辅资料的统一,增强教学内容、方法、技能、手段的借鉴推广、互动学习和合作研究,获评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一批掌握先进信息技术、专业基础扎实、擅长复合思维、富有创新能力、饱含文化内涵的“新经贸”人才。湖北大学商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作出更大贡献。

  (王鹏 郭燕飞)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