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脉 以体育人 ——华东政法大学体育文化和思政育人互促互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2-20  阅读:次   |
42.9K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传承大学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的有效举措,也是履行教育功能、以体育人的积极探索,还是深化“五育融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华东政法大学把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挖掘体育文化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综合效能,充分彰显体育文化的价值功能与精神内涵,推动体育文化和思政育人互促发展,不仅育体、育心,还育德、育美,由身及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全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体育体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育体功能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功能。华东政法大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同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华东政法大学努力开齐开好体育类必修课,大力加强优质体育人文类选修课,完善“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分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干预计划,通过课程学习和经常性的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华东政法大学积极开展以“阳光体育”为主题的校园体育活动,举办运动会、体育节,各项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全校;组建体育兴趣小组、俱乐部和校园足球联盟等体育社团;开展体能训练、体育竞技、社会志愿服务等群体性文体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体育终身化的生活习惯。

  体现“五育并举”评价导向。华东政法大学积极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在体育竞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考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力度和效能。

  以体育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体育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事,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征。华东政法大学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体育精神涵养道德、淬炼人格,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和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华东政法大学通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大会,积极推广武术、射艺、八段锦、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推动优秀体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融思想性、文化性、学术性为一体的体育文化博物馆,推动中华体育文化走向世界。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丰厚养料,华东政法大学通过体育赛事、体育节目、体育题材的文艺作品,以及“乒乓外交”、新时代“女排精神”等故事,让学生体会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华东政法大学积极弘扬冰雪文化,开展北京冬奥会相关主题活动;联合司法机关、金融机构举办“燃灯杯”足球比赛,助力法治建设;承接和参与城市体育赛事,组织“校园健康跑”“奥运冠军进校园”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内涵的认识和领悟。

  以体育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它所推崇的体育精神、体育口号等,鼓舞、激励和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华东政法大学通过组织类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保持学生身心愉悦,培养学生开放、自信、乐观、豁达的心态,实现“养乎吾生、乐乎吾心”。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体育竞赛中体现了你追我赶、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坚持不懈、共同进退的协作意识,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规范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相互认同,以及对法律契约的敬畏和公平正义的追求。

  以体育美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

  高校体育文化不仅塑造师生气质美,也在知识传授和品性养成中孕育精神美,与国家发展、社会变革、城市进步相得益彰、深度融合,与城市、与人民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一是讲好体育故事。华东政法大学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呈现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法治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文脉,通过雕塑、铭牌、图文等校园环境的创设塑造,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利用校史馆、体育文化博物馆等平台,面向师生和社会讲好校园故事,传播展示源远流长而璀璨的体育文化。二是服务城市居民。华东政法大学积极打造开放共享型校园,规划建设高水平运动设施,在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同时,向公众开放体育场馆,让师生和市民在大学文化的浸润中共享运动之美、人文之美、开放之美。(蒋叶红)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