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创新“岗课对接,课赛研创”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2-27  阅读:次   |
42.9K

  以产业学院推动专业群产教融合共发展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创新“岗课对接,课赛研创”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东工贸”)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师生从“零”突破,高效推动创新创业工作,获得了众多佳绩:斩获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无人机应用技能与创新赛项竞赛一等奖两项;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助力学校以广东省高职总分第二获得“优胜杯”;在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得遥感应用组三等奖……

  这得益于广东工贸“七年磨一剑”,以国家“双高”专业群——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项目为实践载体,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创新探索“岗课对接,课赛研创”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以分层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为核心,以“课赛研创”四层递进式培育体系为重点,以“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建设为动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现代工匠,形成校企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格局,跳好校企深度协同育人“双人舞”。

  以产业学院为纽带

  产业链与教育链深度对接

  “在产业学院里,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悉心指导,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生动的实践,以前感觉离我们很远的北斗、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机技术直接来到我们眼前,创新研究便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产业学院“真刀真枪”的学习实践,成为学生招崇焕参加比赛的制胜法宝,助力他斩获了2020—2021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无人机应用技能与创新赛项竞赛一等奖。

  测绘技术创新、无人机技术创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和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将对地理信息服务业产业链各环节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时代和企业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东工贸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主动回应区域发展、产业变革、技术创新所需,精准对接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链,针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里的“卡脖子”问题,优先选择北斗技术应用龙头企业和地理信息国产平台企业,校企共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和行业协会等主体,共建学院、共创课程、共编教材、共训师资、共建平台。产业学院精准对接产业链,将企业先进仪器设备、先进生产经营环境、生产性项目、企业培训案例等软硬件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深度对接融合。

  产业学院是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的校企合作“升级版”。学生进入产业学院后,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三年的学习任务分解,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中进行:一、二年级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通识知识、专业技能培养;三年级再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和企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把学生分配到各产业学院分院进行个性化培养,缩短人才走上实战岗位的周期。

  “岗位—能力—课程”对接

  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

  “原以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难找到工作了,多亏在大学期间积累了大量测绘项目经验,让我在竞争中走在前面。”专业群毕业生黄钢于2021年正式入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学校就有生产实践项目,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让我们真实参与生产过程。”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专业群改革实施团队依托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确立“新技术、新标准、新岗位、新职业融入课程体系”的思路,对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全面调研,确定了专业群三大核心岗位群及对应的35种岗位核心能力。

  专业群改革实施团队将行业企业认可的用人标准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参照系”,按照“岗位—能力—课程”对接的原则,将岗位核心能力归纳为4个维度,分别对应通识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复合拓展课4个层次的课程组,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将企业用人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团队顺应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新需求,共同将新职业、新岗位、新技术、新标准融合,制定课程标准、重组课程内容;共同将双方的软硬件、视频、案例、项目等资源整合,开发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教学视频、实训实习项目和产业学院培育项目等课程资源;共同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等课程平台。

  通过校企共建课程“团队、标准、内容、资源、平台”,专业群实现了岗课互融对接,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强化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毕业生大为受益,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标准后,就像星星之火,让新技术更好地照亮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课赛研创”四层递进

  实现赛教融合、研创并举

  “感谢学校帮我实现自己的科研创新梦。”李伊航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勇夺特等奖,并顺利通过了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到嘉应学院继续深造,“在学校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帮助下,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立了专业目标,提升了专业能力”。

  专业群打造了“课中学、赛中练、研中思、创中领”课赛研创四层递进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实现赛教融合、研创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中学”方面,教师利用优慕课等教学平台,构建教师主导、人人参与的多种形式课程教学活动,包括预习、面授、测验、讨论、演示、实训、作业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手段,通过教师主讲、研学讨论、示范演练、教师点评等,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到“学有所想”。

  如何引导学生在“赛中练”?专业群通过“课赛融通”,将测绘、GIS等技能竞赛与“测量技术基础”“GIS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结合,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和学习评价。学生在课赛、院赛、校赛、省赛、国赛、国际赛多级竞赛体系中不断训练,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职业精神,实现“赛有所长”。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91项,其中国家奖35项;获省级大创项目、攀登计划立项13项;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31项。

  专业群努力引导学生“研中思”。专业群组建师生“双创”工作室,遴选优秀学子,按照兴趣和能力,参与精密工程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不同方向的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项目。师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申报知识产权,培养科研能力和探究精神,达到“研有所专”。师生共同产出17项专利和软著。

  为更好地推动学生“创中领”,专业群优选顶尖学子进入现代工匠卓越班和创业兴趣班,自主建立研发小组和创业团队,对接企业创新需求开展项目研究和创业孵化,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让精英学子“创有所成”。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四位一体”评价体系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广东工贸针对专业群人才成长的3个阶段和专业课程、产业学院个性化培育课程、“研创”教学活动、毕业生质量4个方面,用活过程评价、岗位技能评价、“过程+结果”评价、社会评价4支“指挥棒”,形成专业群“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对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持续改进的过程质量监控,将评价结果用于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结果,用于促进人才培养过程各教学环节的持续改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呈螺旋式上升。

  专业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将学生自评互评、专兼教师共同考评相结合,把学习态度、表现、作业、实训实习、考核考试等都纳入评价范围,平时成绩占60%以上。将竞赛标准纳入“课赛融通”型专业课程的评价标准,通过课内竞赛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产业学院项目化课程采用岗位技能评价,将新技术新岗位的标准内容纳入评价方案,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对“研创”教学活动采用“过程+成果”评价,由校企指导教师团队共同对学生的训练过程及获奖、项目、论文等成果进行评价。

  为促进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根据用人单位满意度、起薪水平等进行多元评价。相关单位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专业群,用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标准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校企深度融合共育英才。

  产业学院校企育人硕果累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为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累计培养4200多名现代工匠。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59%,最终全部就业,专业对口率80.37%,其中99.15%的学生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专业群所在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学院获2020届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一等奖。毕业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项目、国家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君浩 林虹静)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