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改革探索
贯彻“六个突出” 提升专题教学实效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改革探索
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学团队在中国近现代史系主任郭国祥教授的带领下探索专题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在第六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作为班长向同行作了“武汉理工大学专题教学改革”的经验介绍,后来又应教育部门的邀请,给“纲要”课教师作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方法技巧”专题培训。
专题教学要突出“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是“纲要”课程的核心,也是“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为了让学生对“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有系统理性的认识,在讲完“纲要”的书本知识后,设计相关专题从多个维度讲解上述问题就很有必要。为了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来到中国”,郭国祥教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知识分子“双重超越”的理想、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五四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贵品质7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解答,该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转载,教学视频在2021年的湖北省精彩教学视频展示中荣获二等奖。为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雷江梅教授撰写了专著《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道路》和系列论文《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试析“纲要”课程教学如何把握中国道路的探索主线》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转载,“中国道路的探索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主线”获评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
专题教学要突出教学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历程是很多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主题。13位代表中有5位是湖北籍,作为武汉的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更有必要充分讲解中共一大专题。因此,教学团队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总要穿插“一大漫谈”专题。郭国祥教授围绕这一专题,对一些重要问题,如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创始人数和评价标准、伟大建党精神等,进行了学术性的思考,发表了10多篇文章,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相关论文和讲课视频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专题教学要突出地方特色
关于武昌首义的来龙去脉,很多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学团队除了带学生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历史的风云脉动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专题“辛亥革命和武昌首义”。重点讲授张之洞与洋务运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离合关系、辛亥革命第一枪、孙中山与武汉、武汉——英雄的城市、武汉精神等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动洋溢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地方历史教育。
专题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科研特长
专题教学一定要按照“纲要”教材体系进行,教师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课程与自己的科研兴趣和科研专长相结合,让教学成为“学术型教学”。教师对自己研究的对象理解深入,讲起来才能深入浅出,还能与学生分享前沿科研成果,让学生产生科研兴趣。郭国祥教授长期研究中共党史,尤其关注中共创建史研究,讲起中共一大津津有味;雷江梅教授擅长讲授“中国道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很有学理性;邓亦武老师是有名的中国现代史专家,对张之洞等著名人物的事迹信手拈来;柯育芳教授重点讲抗战史,尤其是湖北地方抗战史;李燕老师讲授革命英雄事迹的口述史风格令学生回味无穷。
专题教学要突出年度节庆活动的主题
“纲要”既是历史课,更是政治课。讲政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突出特色,因此遇到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如辛亥革命10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就可以精心选择一两个有意义的专题来讲授,突出年度节庆活动的主题。
专题教学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专题教学一定要有时代性,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为了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学团队设计了多个专题,如“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九大”“历史维度中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等。这些专题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理解“纲要”课程的思想指南和方法论基础。
(马海燕 陈波 郭国祥)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