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铭于心化于行 ——福建农业职院倾力为强农兴农提供人才支撑
近日,一堂别样的劳动思政大课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作园里生动演绎。“我体验到了玉米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虽然劳累但却很充实。”吃着自己和小伙伴们亲手栽种出来的鲜香多汁的水果玉米,该校乡村旅游与产业学院学生庄荣杰说,玉米很甜,但心里更甜。
牢记使命
全心培育“一懂两爱”人才
多年来,福建农业职院始终牢记农类院校办学使命,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扣现代特色农业、美丽乡村、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领域,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养“三农”急需技术人才。该校形成了“以农为本、以农为优”的专业布局,对接农业产业链设置42个专业,涉农专业和学生比例均超过70%。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塑造爱农情怀,如何以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传承来坚定学生的学农自信,是为师者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为此,该校全面优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吃苦精神、劳动观念、三农情怀、创新意识”作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标志特征和强制目标;创新实施“思想教育+专业教育+三农情怀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教育引导学生贴近农业、体验农业、关注农业。
“每一份食物都来之不易,因为在种植过程中,都是要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作为涉农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在教室里学习,更要走到真正的田间地头,担当起强农兴农、乡村振兴的使命。
据不完全统计,开办高职教育以来,该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超过2.5万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主动作为
打造新农培育“福建模式”
2013年,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正式启动。作为福建首批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的院校之一,福建农业职院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41闽农院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誉为“福建模式”。该校以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积极做到课程模块与职业农民需求对接、培育服务与区域产业对接、定向培养与典型辐射对接,努力建好学校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及流动课堂,截至目前,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0多名,占全省培育人数的近1/3。
许多学员学成后,在生产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把钱赚”,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毕业于该校的傅桥勇敢逆行返乡创业,他创立的龙岩市长汀县十八乡农业专业合作社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种植范围涵盖葡萄、水果玉米、黄金百香果、爱媛果冻橙等多种现代新品种,全年收入突破百万元,是当地颇具规模的“绿色王国”,他也成为了当地绿色创业路上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傅桥的成功并不是个例。毕业生薛永柱、薛永钦创立的福清市永诚畜牧有限公司,在专注种猪育种的同时,不忘为其他落后的养殖户提供帮助。通过开展养猪生产全方位服务,他们积极组织养殖户到示范企业参观培训,通过点对点、手把手的帮扶分享养殖饲养技术,进行推广和数期应用培训,累计参训人员达2000多人次。在他们的努力下,福清生猪养殖户们逐渐改变了旧有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方向,1080万头商品猪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每年至少可为养猪业增加6.48亿元的收入,同时可节约粮食资源约16.2万吨,全方位地带动了本土养殖户的创收致富。
再接再厉
开启服务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1年9月1日,《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支持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框架协议》正式签订;9月23日,福建农业职院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11月2日,福建农业职院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该校就平台搭建、资源引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合作、推进高等农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寻求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持和共建,为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打造涉农特色职业品牌、服务乡村振兴、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创造更多机遇。
“陈老师,这次国赛我拿了第二名,还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能手’。”得知成绩的那一刻,福建农业职院2019级茶叶专业现代农业创业创新青年培育班的郑国华第一时间给班主任陈康发了微信。在获得福建省赛二等奖后,作为福建农业职院新型职业农民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福建省茶产业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岗位专家的陈康副教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郑国华的技术指导、赛前提升。“创业的梦很香甜,但创业的路很艰辛,让每一个锲而不舍的农村创业青年都能梦想成真,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福建农业职院党委书记杨振坦告诉记者,该校在全省各地共成立10个科技工作站,每年选派省市级科技特派员近100人次,实施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帮扶专业合作社等1000余家,开展技术帮扶超过1.6万人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超过6000万元。未来,福建农业职院将聚焦福建省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完善有效的农业人才供给机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福建现代农业发展谱写好“农院篇章”。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