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构建智能化监测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应该如何通过构建智能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有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2022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言,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打造“一个平台”
2017年起,学校持续推进“智能化升级工程”,共投入2600多万元,构建了办学水平可视化、教师发展可视化、学生成长可视化、管理服务精准化“三可视一精准”的智慧化监测平台。
平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数据标准,整合优化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教师管理等17个信息系统,联通“信息孤岛”,消除“数据壁垒”,变独立数据为共享资源。
智能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不仅采集考核考试等结果数据,还伴随式采集教学过程数据,并在交互式教学平台上,挖掘资源数、响应率等34类“教”的数据及测试、互动等42类线上线下“学”的数据,变碎片数据为系统数据。
从德、智、体、美、劳5个维度,构建了“5维3阶9段”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社会认可5个维度,构建了“5维5层11级”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依此构建47个评价模型,既考虑了统一要求,又兼顾了个体差异,变标准化评价为“标准化+个性化”评价。
运用可视化技术,以柱状图、饼图、折线图、雷达图等20多种图形,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精准画像,对比师生个性成长目标值,反映目标达成度,帮助师生寻找差距,引导师生制定改进措施,同时靶向推送资源和服务,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变定性表征为“定性+定量”表征。
健全“三项机制”
学校成立了线上线下双线推进、课内课外全面覆盖、诊断改进全程跟踪的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培养了一支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管理队伍,为教学质量监测提供了组织及人才保障。
通过建立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16项标准,形成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同时,研制了教学数据质量标准,解决残缺数据、错误数据以及无效数据的问题,不断提高数据有效性。
修订和完善了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权责清晰的数据治理制度,明确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企业等在教学数据收集与使用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落实“四类评价”
在专业适应性评价中,依据专业标准,运用专业与地方产业匹配度、与头部企业融合度、雇主满意度、就业率和本地就业率等数据,开展专业适应性评价,并运用评价结果调整专业结构。近3年,新增专业8个,预警专业5个,撤销专业6个。
在课程高阶性评价中,构建了体现目标高阶性、内容创新性、任务挑战度的课程评价体系,运用智能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分析专家评分、资源数量、应用反刍比等数据,评价课程的高阶性,认定“金课”107门,淘汰“水课”23门。
在课堂有效性评价中,实时采集学生成长目标达成度、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率、学习成果生成率、学生评价满意度等数据,结合线上线下同行听课、督导评课、领导巡课的结果,形成课堂评价报告,确保课堂教学持续改进。近3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49项;学生学习绩点较往届平均提高0.5,学生评教满意度提高3%。
在教师发展性评价中,采集和分析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社会认可等数据,对照目标值形成教师素质能力综合评价性报告,促进教师人人成长、个个进步。近3年,建设国家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4个、省市名师大师工作室9个。
实现“三个升级”
由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和学期考核评价等结果性监测,拓展为面向专业课程、课堂、教师及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测,从结果性监测向过程性监测升级。
智能化数据采集、挖掘、分析与呈现,使教学改进更科学、更主动、更智慧,实现了从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级。
教学质量管理由定期检查考核为主,拓展为围绕目标实时智能监测、精准推送、动态改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从被动改进变为主动改进,师生从外部约束转向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实现了从外部驱动向内在需求驱动升级。
智能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提升。近年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等专科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全国高职骨干专业4个、国家教育部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优秀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各3个,省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学生参加“两查三赛”成绩高位稳定,毕业生雇主满意度和课程有效度等年均增长1.7%,90%的教师实现了晋级进阶。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罗先进)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