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学院 创新“双创”教育机制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3-18  阅读:次   |
42.9K

  作为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商洛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双创”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凝练出“一主体三融合四联动”“双创”教育机制,把“双创”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实现筑梦育人的办学目标。

  以完善“双创”教育体系为主体,强化顶层设计

  学校把“双创”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制度保障、课程设置、实践训练、教材建设、学分认定、师资培养、平台搭建、经费投入、激励措施等方面完善“双创”教育体系,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制定了《商洛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商洛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由80余名校内外专业技术人员、行业领军人物组成的校级“双创”教育专家库;204名教师先后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进一步为学校“双创”工作夯实了基础。

  2020年初,“商洛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挂牌成立,统筹校内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建立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学院构建以创新创业过程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课程设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选修、必修、讲座等形式的课程,传授学生创业理论与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使“双创”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双创”教育与实践的热情和激情,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及相关学科竞赛并获得相关奖项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职称评定时按照教学业绩予以量化;对获奖学生在综合素质评定、评优树模、创新学分认定以及考研就业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上开辟“师生风采”专栏,对在“双创”教育中有突出表现、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师生进行专题报道,树立先进典型,助力“双创”教育走向深入。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学校制定了“双四六”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四六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四六开;开设“‘双创’教育与训练”等7学分的课程,旨在扩大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案着力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双创”教育,发挥“双创”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学校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突出师生综合性协同发展的核心作用,并不断突出教育资源的教与学两个重要的角度,与社会建设和国家落实的政策紧密相连,持续发挥高校的“双创”协同育人职能。

  在专业课教学中,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及“双创”教育元素,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学校先后推出一批“三融合”(即“双创+专业+思政”)课程,打造一批“三融合”示范课堂,选树一批“三融合”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双创”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学校立足商洛地处革命老区的地缘优势,努力用创新创业项目带动地方乡村经济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及农民增收,为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兴农之光’智能控制系统”“乡村流动科技馆”等项目先后在“互联网+”大赛中获两项省级复赛金奖。其中,“兴农之光”智能控制系统实践团队通过开展智能控制光伏大棚技术研究,推动柞水木耳产业快速发展,近3年来帮助当地8个经济困难村9311人脱贫,增加就业岗位600多个。“秦丰种业—繁得良种慰苍生”项目是学校小麦良种繁育中心在教学中做科研、在科研中促教学的成果,目前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两个,近3年来为种植户增收6000余万元。

  线上线下联动,完善“双创”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双创”教育目标要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创新思维、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线上+线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有效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学校鼓励教师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育实践计划,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双创”人才培育资料,引导专业教师制定校本化教程,赋予“双创”以高校育人的校本特色。

  学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已建成线上、线下“双创教育课程”10余门,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引入20余门线上创新创业类课程。

  课内课外联动,丰富实践育人内涵

  学校不断建立健全以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课外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内+课外”联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主动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实验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共享,全部面向学生开放,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积极培育项目落地转化。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竞赛,成立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学校严格落实“推行弹性学分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保留学籍,调整学习进度,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实践、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支持学生休学创业,并简化审批程序,可采取先休后批或备案制”等要求和规定,积极优化教育管理体系,鼓励学生拓宽眼界,在求学的同时把握创新创业机遇,让大学成为“造梦”的摇篮,有效落实“双创”战略协同发展目标。

  获得“互联网+”大赛省级复赛金奖的“乡村流动科技馆”项目,以“放飞科技梦”为主题开展“航模飞行展示”“航模制作体验”“科普讲解”“空中科技馆”等活动,助力偏远农村地区的科普教育扶贫。2020年,项目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开展线上科普活动,与定西市岷县中寨镇扎那村小学签订合作协议,进行长期合作,开展常态化科普活动。

  校内校外联动,培育“双创”教育沃土

  学校着力强化创新创业导师培训,深入推动“双创”教育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通过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与商洛市优秀企业建立合作育人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平台,用企业资源充实学校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学校定期梳理“双创”活动落实成效,引导专业教师围绕“双创”进行教学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体系,为推进“双创”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开展“双创”教育专题研讨会和辅导报告60余场次,开展头脑风暴、激发创新创业动能,引导师生从思想深处明确“双创”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聘请校外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优秀校友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指导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力、洞察力、思维判断力以及领导能力等,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创业能力。学校积极探索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培育项目,先后与省内高科技企业签订共建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实操平台,学校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智力支持,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众创空间为平台,开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撰写创业计划书提供全真的市场环境。

  教学科研联动,在教研相长中培育项目

  学校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双创”教育协同培养机制,为学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把前沿学术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师“双创”教育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结合“双创”教育,学校紧紧抓住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引领“双创”项目。学校一位资深教授一直从事商洛药用植物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其中两项成果先后获地市级科技二等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他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为学生提供一手的实践教学资料;他带领团队探索科研方向,结合从教专业的应用性技术领域,瞄准天然食品保鲜防腐剂、新型缓控释专用肥料这两个应用领域,指导学生先后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双创”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为青年教师树立了学习榜样。

  自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以来,师生广泛参与,共获得6金、22银、21铜的省赛成绩。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189项、省级项目487项;近3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700余项。学校先后入选第三批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省级“双创”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获批省级“双创”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两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双创”教育实践基地3个。2015届毕业生高雨楠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铜牌,系陕西省仅有的获奖者。

  学校把参赛项目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蓄水池”“资源库”,形成“互联网+”新业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实际举措、骄人成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商洛学院校长范新会)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