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方产业发展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中坚持走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路径,聚焦地方产业发展,着力建设“双师型”队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综合办学效能。
以素质精良的师资作坚强保障
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入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中有省一流专业负责人、“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近年来,团队教师主持完成10项省级科研项目,两项国家科研项目,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两部,在省级及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团队青年教师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一等奖、获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省赛区一等奖。教学团队重视提升自身互联网素养,能够充分利用多种网络平台,积极推动“互联网+英语课程”建设,目前英语专业6门核心课程全部上线。网络平台运用过程中,教师通过在“课前”“课堂”“课后”与学生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传各教学单元相关板块,包括“导入”“视频”“课件”“延伸阅读”“章节测验”“互动答疑”等。通过网络平台教学内容的预习,学生在“课前”可以对教师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并就教师提及的讨论题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网络对教学识记内容已基本熟识,在“课堂”中更多地与教师讨论沟通、解决疑惑,大大提高学生课堂抬头率。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延伸阅读”“章节测验”“讨论版”等,检测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开拓英语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以多元化人才观引领培养模式改革
紧扣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多元化人才观引领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政治思想觉悟高、专业方向坚定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将“外语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强化学生个性化发展,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构建“外语+X”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外语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学段贯通、“外语+X”交叉融合的课程群,实现学生专业基础教育和学生个性化能力协调发展,形成了立足教科融合、学科融合、国际融合的外语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体系。构建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4个模块组成的以产出导向为驱动的“螺旋叠加式”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设置师范、翻译、商务等专业课程方向,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方向。强化语言能力发展概念,实施书面外语能力与外语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实现书面外语能力转化为外语交际能力,对外商务过程转化为商务外语教学过程。同时,实行创新学分制度和以证代考的评价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课堂革命发挥主渠道育人功能
注重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课堂革命发挥主渠道育人功能。
改革课堂教学质态,实施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积极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动智慧教室建设,合理利用学院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录播中心等优质教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专业教学秩序,严格过程考核与质量监控。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构校内实训平台,将职业技能训练、论文写作、学科竞赛、创新团队建设有效纳入实践课程群。
以国际视野推进协同育人
开展海外学业提升计划。目前,学院与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美国克拉克大学签署学分互认交流生项目,每年选派学生留学或短期进修。建设国际名师工作坊,聘请外方教授为本科生开展讲座,跟踪学生参加名师讲座后效果考评。加强外教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世界眼光和熟知中国国情的外籍教师为学生授课和指导。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层次。以外语专业指南和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深化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课程教学内容,采取项目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反思性学习。鼓励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国外合作高校的视频课程,实现学分互认,进一步打造一系列多方协同的国际外语教育资源融合平台。
踔厉奋发,成效显现。学院与中国(宿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针对人才培养、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学生在省LSCAT翻译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全国商务英语技能实践大赛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均获得佳绩。多年来,英语专业学生四级统考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一二本平均通过率十个百分点以上。(王纯磊 沈刚 曹志成)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