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以创新促卓越 培养优秀工程科技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3-26  阅读:次   |
42.9K

  2021年4月15日,浙江工业大学迎来了一年一度“走进名校·汇聚英才”春季招聘会生物医药专场。招聘会吸引了全国100余家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前来招贤纳士,覆盖生物、化工、药学等20多个专业,实现就业的毕业生达500余名。昔日冷门的生物类工科生成了人才市场的“香饽饽”,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供需比达到了1∶7。一大批毕业生入职辉瑞制药、华东医药、药明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

  践行“三生”融合教育理念,构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生物、生命、生活“三生”融合是生物工程学院富有特色的育人理念。2021年7月,在“三生”融合理念指导下,学院成功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学院结合生物工程学科背景,聚焦专业教育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专业理想,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金鑫指出“三生”理念是一种融合培育机制,她说:“我们通过灌输健康中国产业理念,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拥有理想与抱负的有志青年,做到知行合一;通过专业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理解美好生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0年来,学院建成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钟与健康”“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课程和课程组群,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本科教育。

  创新“工学研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夯实工程教育教学基础

  近年来,学院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出本科教学“工学研创”一体化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构建了“综合性课程实验→探索性工程实践→自主性学科竞赛→创新性项目研究”贯穿四年的校内校外创新实践体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将产业链内容及时转化成教学内容。工程案例编写进教材,实践教学与企业工程项目对接。校企共建生产线,将企业的需求、生产、工艺和管理融入实践教学;任课教师以青年科学家、企业博士后的形式派驻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研发与生产;行业精英进课堂,实施毕业环节“双导师”制;组建学生科创团队,把企业需求和科技竞赛对接起来,以赛促创,学生深度参与企业工程开发并形成长效制度保障,营造优越的工程实践教育环境。对本科生开展“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专业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4种素质培养,夯实本科生工程素养,培育高素质的工程科技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流人才培养质量源于一流的师资力量。学院在沈寅初院士和郑裕国院士的引领下,响应科技强国战略号召,践行以科技引领生产力变革、以教育反哺社会的责任抱负。由两位院士引领的生物催化与微生物发酵团队于2018年1月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为薪火相传科学家精神引领教师育人团队的优秀代表。目前,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团队中有高级职称51人,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两人,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人才计划入选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0余人次。

  精耕“三创三实”沃土,推动实践教育落地生根

  学院依托大项目大平台,以“创意、创新、创业”为引领,构建“实验、实习、实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实践能力强、精工善创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了从课堂到课外、从实践到实训、从创意到创业、从国内到国外,融软件、硬件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制定并实施“本科生企业导师制度”“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校企人才交流互动”等制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成果,每年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近20项;连续3年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连续4年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上获得金牌;“泔净生活”项目荣获2021年全国“互联网+”大赛红旅创意组金奖。

  多年来,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科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位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目前已有数十名毕业生担任行业龙头企业一把手,多名毕业生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模范教师称号。近年来,涌现出以傅杰、潘利强、竺淑佳等人为代表的青年科学家校友,这些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和更多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默默发光的学院校友一起,生动诠释了学院的担当精神与务实的育人品质。

  (吴石金 王亚军 郑仁朝)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