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千公里的“面对面”帮扶 ——新疆新源和江苏扬州构建两地学校网上教学共同体模式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4-28  阅读:次   |
42.9K

  新疆新源县地处伊犁河谷,相对边远,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缺乏。2018年,新源县对教育进行了布局调整,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面对这些教学经验缺乏的青年教师,新源县教育局希望他们能早日站稳讲台。然而,教师的成长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如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如何让教师队伍快速成长起来?这些问题,在新源县和江苏省扬州市共同探索构建的两地学校网上教学共同体模式下,都有了答案。

  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两地网上教学共同体

  虽然相距4000多公里,但说起江苏省扬州市,新源县的老百姓倍感亲切。2011年,扬州市和新源县两地学校就开展了网上结对活动,扬州市组织19所学校与新源县19所学校进行了网上结对。2017年,两地又开展了第二批学校网上结对活动,25所新源县学校与扬州市18所学校成为网上结对学校。至此,新源县所有学校和幼儿园实现了对口支援全覆盖。

  2011年第一批学校结对,主要是学校间的互动,相对松散。第二批学校网上结对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扬州市和新源县两地教育部门决定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推进网上结对活动,构建两地网上教学共同体模式。

  “要构建起扬州和新源两地网上教学共同体,最关键的就是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新源县教育局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李新海介绍,新源县在县直学校、乡镇中心校全部配备了教育信息化设备,如智慧黑板、录播教室等。扬州市助力新源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两地共同投入200多万元,配备了相关信息化设备。

  就这样,扬州和新源两地学校通过一根网线,打破时空限制,建立起了紧密联系,两地学校对应结成一个结对组。

  根据方案,两地学校共同研讨教育教学,共同开展学校管理,共同组织师生活动。每学期,结对组学校至少召开一次校级领导网上交流会;每学年,结对学校的骨干教师利用学校专用教室,向结对组内学校开设不少于两次网上研讨课;每学期,结对学校至少有一次通过视频平台进行教研组教师网上集体备课活动;两地学校的最新试卷练习、课件素材、教学课例等校本教学资源充分共享;结对组至少有两名中青年教师在结对指导教师的帮扶下,在各类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说课比赛、论文评比、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取得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

  此外,该方案还对结对组师生网上互动进行了量化。每学期有一次结对组间的师生网上互动活动,如业务培训、竞赛指导、专家讲座、社团交流、技术对话等。同时,为确保两地网上教学共同体畅通高效运行,扬州市和新源县教育局共同出台文件,建立两地学校结对组年度考核制度,为两地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一体化模式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们和扬州市广陵区沙口小学是网上结对组学校,沙口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们学校特色育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新源县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赵新萍说,“网上结对后,两地学校确立了目标、内容,决定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着手,用专递课堂的形式,共同上课。”

  新源县第三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师陈梅说:“过去,我们的学生诵读活动比较粗放,主要是诗文、诗歌和单篇文章的阅读,在课外整本书阅读、快速阅读、提炼知识等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和沙口小学结对后,陈梅借鉴其做法,在学生中推广整本书阅读活动。

  有了沙口小学在网上的指导和帮助,新源县第三小学充分利用其共享资源——导学案、课件、微课、阅读指导教学视频等,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提高了每个环节教学资源的水准。同时,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兴趣为主、方法多样、展示自我、评价多元”的阅读指导教学方法。

  陈梅借鉴沙口小学的“推介微课铺垫—读前指导课引导—课后分享课提升—测评交流推进”模式,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沙口小学邀请新源县第三小学6个班级300多名学生接入沙口小学平台,不断拓宽图书资源,实现全程互动。校园阅读系统数据显示,两校四年级学生一学期生均阅读儿童文学名著的本数达到5.67本,人均阅读量达60万字。

  沙口小学和新源县第三小学的一体化阅读实践,仅仅是扬州和新源两地教研一体化模式的一个案例。类似的两地学校网上教学共同体活动,在新源县所有学校得到普及和推广。

  新疆新源县教育局副局长赵军介绍,“扬州·新源两地学校网上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包括一体化学校管理、一体化师资培训、一体化集体备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德育活动、一体化优质资源、一体化智慧平台。两地学校之间开展了100余节网络直播课堂活动,积极打造网上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形成“共学、共研、共享、共进”的共同体,解决了新源县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

  网上传帮带

  破解边疆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年轻教师一年合格,两年骨干,五年挑大梁。”说起“扬州·新源两地学校网上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带给新源县教师队伍建设的变化,赵军兴奋地对记者说,“没想到在共同体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对我们县年轻教师成长带来如此大的变化。”

  引进教师对新源县来说,并非易事,一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如何让其尽快站稳讲台是必须要解决好的课题。“我们借助网络和信息化的力量,破解了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难题。”赵军说。

  除了新招聘的教师需要培训,新源县解决村级学校教师短缺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怎么办?新源县通过远程网络平台,借助扬州市的优质师资力量,运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将扬州市结对学校的授课通过网络送进村级学校课堂,乡镇学校的孩子们通过网络,远程享受扬州市教师的授课。学生一边上课,教师一边听课并接受培训,一举两得。而教师短缺的村级学校则由乡镇学校通过网络进行授课,避免了因教师短缺开不齐课程的现象发生。

  网络上的传帮带,为新源县的教师培训培养带来了可喜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及时向扬州市的结对学校教师请教。很方便,效果很好。”新源县扬新中学党总支书记褚福茂说,共同体模式很好地促进了两地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了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的转变。

  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结对学校是扬州市竹西中学。在共同体模式推动下,利用互联网对教师进行培训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喀拉布拉镇中学副校长蒲腊梅说,每当开展教师培训时,无论是竹西中学还是喀拉布拉镇中学,双方教师都要通过网络参与进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与教育资源共享和师徒实时互动交流,对教师成长来说,帮助太大了。”

  “两地网上教学共同体从‘手拉手’到‘拉紧手’,在促进新源县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是提升边远地区教育质量的‘法宝’。”赵军说。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