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名校“拥抱光谷” 深化产教融合 ——文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巡礼
文华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个性化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先后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众创空间、国家众创空间资质。在长期的办学中,从地方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文华学院形成了“两个依托”,即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光谷,协同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带土移植、去土留根”,科研协同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周济院士的关心下,文华学院董事长吴文刚博士投资近2000万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原附属校办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大半年建设的智能制造工程实训创新中心终于投入使用。该中心的建成为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创建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为迎接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在现场的深切感受是学校对学生的心声都有回应,建成了这么漂亮的教学和实训中心,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实训中心。”2019级学生郭振宇分享参观感受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文华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实训创新中心依托华中数控,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强化实训激潜能、个性发展重创新”的理念,对接武汉光谷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塑课程边界和知识体系,构建“课内+课外”、强实践、重技能的机械类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为装备制造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建设国内一流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智能制造工程实训创新中心。
文华学院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成立以来,时任党委副书记的知名教育学家刘献君教授担任副董事长,后担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勇传教授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华中科技大学三分之一的国家教学名师及一大批优秀退休教师和干部都在文华学院任教、任职。
在办学过程中,文华学院的办学思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都经历了由华中科技大学“带土移植”到“去土留根”的成长,凸显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并实践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学校提出专业结构为“优势工科加新型文科”,随后集中推动基础建设,三年投入3亿元,1亿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和实训设备,2亿元用于建设实验室、图书馆、基础设施,为后期学科专业建设打下牢固基础。
在2008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文华学院就开始实施分类培养,设置提高模块、技能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将个性化教育落实到培养方案之中。2014年,学校提出了“教学服务型”发展定位,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2015年至2018年,学校投入1000万元实施“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高峰计划”,重点支持建设数字化3D设计及制造、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应用技术、互联网金融、新媒体新闻与品牌传播等特色专业。2005年至2021年,经过多次研讨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形成共识,渗透到学校的培养过程中。
截至2021年,文华学院共有通信工程1个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新闻学7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021年5月,《广州日报》发布应用大学排行榜,文华学院连续5年居湖北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之首,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依托”中国光谷,加强与区域产业经济有机结合
“这是一款德国宝马i系纯电动汽车,它的水冷电机壳,就用到了我们公司研发的铸造粘接技术。”武汉华兴同创公司负责人曹冲自豪地说。为德国宝马汽车提供技术工艺的,是文华学院的一个学生团队工作室孵化的企业,这所以个性化教育为办学特色的高校在创业大学生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们立志研发新技术,解决了消失模铸造行业的重大问题。
文华学院坐落在“中国光谷”腹地,光谷是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大型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
“我校发展要打开格局,‘拥抱光谷’,深度融合,力争让文华学院成为与中国光谷‘紧紧拥抱’的大学。”2018年,文华学院一行十余人赴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调研推进区域合作与社会服务时,校长刘献君发出了号召。在这次调研中,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关部门领导对学校在学生培养、科研平台、技术开发、社区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对接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极大地开阔了学校的发展思路。
2018年12月,文华学院举办“拥抱光谷·深化产教融合”高端论坛。应学校董事长吴文刚和校长刘献君的邀请,“光谷”首倡者黄德修,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中国光谷的知名企业家和高管,武汉知名教授、学者等出席了大会。本次会议确立了学校深度融入光谷产业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随后,文华学院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措施,不断建立完善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的科研支持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吸引和激励更多教师积极主动投入科研,鼓励师生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瞄准方向,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集体攻关,获得系列科研成果和多次省级表彰,成效显著。
文华学院信息学部结合学科基地建设等工作,积极努力“拥抱光谷”争取百万级科研项目,2019年6月,学部李颖智博士签订了“基于工业大数据的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横向科研项目,项目合同经费达120万元,实现了学部百万级大项目的突破。
2019年7月,文华学院专门召开“拥抱光谷、争取大项目”的暑期工作研讨会。会上,学校进一步提出6项新举措,主动、热情“拥抱光谷”:1.建立光谷研究院;2.成立光谷基础教育培训中心;3.成立文华光谷服务团,前期已经成立了4支服务队;4.做好项目对接;5.为光谷大量培养人才;6.将光谷精神融入文华精神。
“特别解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文华学院副校长邓刚说,文华学院“拥抱光谷、争取大项目”正好把握了“高校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良好机遇。
依靠“两个依托”,转动运营上高地,创新创业掘宝藏
2021年4月,文华学院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武汉鲁滨逊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武汉市科技部门和东湖高新区科创部门颁发的40万元奖励,公司的几位青年创业者兴奋不已。2022年,文华学院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获科技管理部门奖励近400万元。
学校“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依托”中国光谷加强与区域产业经济有机结合,最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投资400万元建设了35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学校党委书记郑畅和常务副校长刘太林担任中心主任,统领和顶层设计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副校长邓刚担任基地主任并分管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孵化工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截至目前,文华创业基地已经累计孵化100多家企业,涵盖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建筑设计、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余家高新技术梯队企业,成规模成效益20多家,拥有400多项知识产权,基地企业累计获得政府部门奖励700余万元,培育出多位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搭建了产学研政合作的桥梁。基地企业武汉盛元鑫博软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公安电子物证勘查分析与反诈预警系统,服务于山东省公安系统,为全省公安系统电信诈骗串并破案和打击电信诈骗作出重要贡献。
为规范化、标准化和企业化运作众创空间,文华学院于2018年10月注册成立武汉文华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并安排专职干部担任公司负责人,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020年3月24日,2020年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公示,文华学院众创空间榜上有名。2021年底,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湖北省名单公示,文华学院的10家企业获批。文华学院孵化企业全力融入光谷发展,“拥抱光谷”、建设光谷,积极参与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建设,已经走在湖北省高校方阵的前列。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评审专家、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首任院长赵北平教授对文华学院的创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文华学院创业孵化质量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文华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关注高校共性和行业特性,并在两者相“加”中形成自己的办学个性。
(程炼 廖剑锋 彭晓艳)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