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在战疫路上的“大白” ——记安徽师范大学教师刘童标
■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
785天坚守,1264名学生,8000余公里。
特殊时期,就医紧急。安徽师范大学办公室工作人员刘童标与同事一起变身司机“大白”,为守护学生生命健康,一次次飞驰在校园与医院间,接送急症学生就医问诊,陪伴学生度过一个个难捱的日夜。
再晚,“大白”也会护送就医
刚拿起酒精喷雾给自己来了个全面消毒,一只脚还没踏进家门,微信“叮咚”一声响,刘童标条件反射般一个激灵,把门一摔,掏出车钥匙就往外跑。刚刚,学校通知他要将今天的第11名患病学生送到医院。
4月17日晚,芜湖市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城市一夜间按下了暂停键,安徽师大校园内紧急送医需求大大增加。一个小时前,刘童标刚离开医院,现在又载着学生回到这里。坐在检验科外与学生一起等待结果时,他看了一下手机,凌晨4点,他已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
2020年2月,为守护3万名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徽师大应属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要求,成立紧急离校就医工作小组,并成立校园“120”应急车队,刘童标、何朝德主动请缨,接送并陪同发热学生问诊。
从安徽师大花津校区到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单程7公里,路程虽然不远,但刘童标认为,突如其来的病症、严密武装的“大白”和紧张严肃的气氛都会给急症学生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不能只干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得尽量陪着学生,给他们依靠。
“两年多,从门诊到急诊,从护士站到检验科,遇着特别焦虑的孩子,我干脆就和检验科的护士说个好话,排单的时候就先赶快告诉我结果,让孩子们情绪上尽早松弛下来。”一次次的陪同,刘童标甚至都能背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每天的医护值班表。有护士笑着说:“老刘经常说孩子们在异乡生病,难免害怕,让我们多关照。”
再累,“大白”都要接你回校
作为抗疫一线的坚守者,刘童标也曾有过挺不住的瞬间。
2021年盛夏的一天,刘童标下午1点孤身一人从芜湖出发,去上海定点隔离酒店接从港澳台地区返校的学生,单程超350公里,全程穿戴防护服。汗水在防护服中肆意蒸腾,燥热升至N95口罩里,使人难以呼吸。从上海返程至湖州地段,全程暴雨,蒸腾的汗水又凝结起来,附着在皮肤上很难受。
但是他从未让车上唯一的“乘客”——2018级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学生杨孟轩感受到自己身心上的疲惫。杨孟轩是从台湾来芜湖求学的姑娘,刚经历了14天的隔离,“穿着密封的防护服,我实在难受,头晕恶心,刘老师感受到了我的不适并一直关心我的状况”。
“说句实话,不累、对病毒感染不怕都不是真心话,但我是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这个时候我们不做谁来做?”刘童标说。
别怕,“大白”陪在你身边
2021年4月的一天,晚上10点,微信群“叮咚”一声:“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学生黄维民,高烧42摄氏度……”刘童标看到消息后火速出发。送医途中,为确保学生的意识清醒,他一直大声叫喊。“当时,那个男生蜷缩着,那么高的体温,我又着急又心疼,叫他不应,我就降低车速,一只手掐他大腿。”后来,黄维民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
疫情之下,像刘童标这样为校园抗疫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还有很多。校医院医护人员24小时接诊;食堂工作人员为保障全校师生餐饮,驻守校园,打地铺过夜;核酸检测人员一天采集3万多份样本,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
疫情结束后,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好好睡一觉,和家人团聚。”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