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趣味体育课要打开思路
刘劲松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青年说
新闻回放
一根青竹书写大学体育课程传承民族体育的故事。在广西龙江河畔的河池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独竹漂,淋漓尽致演绎了“水上漂”的风采。从零打造一个运动项目,并非易事。为检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广西河池学院师生对每一项训练程序和方法进行力的使用分析和实证运算,再通过数据、实训和比赛反复观察,制定出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主持人语
高校课改年年改,莫忘学生是主角。广西河池学院独辟蹊径演绎出独竹漂的水上传奇,看似借了天时地利,实则是敢吃螃蟹的第一人。高校体育课教“轻功”,需要突破传统体育课堂的规范,把目光瞄准学生的喜好和兴趣,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下“00后”学生追求个性独立结合起来。由此看来,打破僵化的考评藩篱,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才是高校体育课改的至高境界。今天三位评论者是深圳大学的2020级本科学生,不妨听听这些“00后”怎么说。
开发趣味体育课要打开思路
刘淑欣(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2020级本科生)
撑着细长的竹筏在水面上滑行,是千百年来赤水河上经久不断的画面。如今,竹筏“滑”进了大学体育课里,深受学生欢迎。
长跑、篮球、排球、羽毛球,谈论起大学体育课,我们一般能想到的是这些常见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或强调基本功训练,或者注重技巧,不同程度地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趣味性可能略有不足。
体育运动的本质是为人带来快乐,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不能忽略课程的趣味性。当下,大学生体质还有待提高,体育课达标甚至成为一些大学生的“噩梦”。让大学生愿意动起来,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必不可少。从现实经验看,比起司空见惯的常规运动项目,充满趣味性的、具有新鲜感的体育课总是更加受大学生们欢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从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汲取灵感,不仅能为高校课程改革打开新思路,还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如果走进大学体育课程,可以焕发新的活力。
广西作为百越之地,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其民俗文化的丰富性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因此,高校在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时,除了从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挖掘资源,还需要创新观念、打开思路,不断发掘和丰富课程内容。例如,今年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但是冰雪运动花费高、训练时间长,让一些大学心存顾虑。而旱地滑冰、旱地冰壶(壶球)等项目花费少,训练场地亲民,拥有成熟的训练方法。如果能够顺应大学生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将其融入大学课程,不失为打造趣味体育课的有效方法。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