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提升“软实力”提供“硬资源”
为乡村振兴提升“软实力”提供“硬资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查显友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笔谈
作为一所工程技术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立足自身优势,坚决扛起乡村振兴重大政治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
举全校之力齐抓共管一体推进。一直以来,学校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上下同心、尽锐出战。一是建强组织领导机制。学校党委把定点帮扶作为重要议题定期研究和部署;建立校地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互访、共同研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解决。二是压实责任落实机制。将相关部门及全部学院纳入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工作成效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指标,确保帮扶工作成效落地。三是形成全方位帮扶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突出“接续”核心,强化调查研究、统筹推进、督促指导、交流协作四个机制,建好帮扶“先锋队”“服务队”两支队伍,聚焦“五大振兴”,紧扣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宣传推广四项帮扶举措,构建起“4254”定点帮扶工作体系。
振兴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蓄力赋能。学校始终把“扶智”“扶志”作为关键抓手,通过教育帮扶为乡村振兴提升“软实力”,提供“硬资源”。一是积极发挥创新创业优势,赋能乡村学子。实施“一院一校一品”行动,每所学院都与一所乡村中小学结对帮扶,创新开展党史宣讲进课堂、机器人进校园、筑梦研学、中小学创客、梦想课堂等品牌帮扶活动,让高等教育成果深入乡村课堂。二是积极发挥教育师资优势,赋能乡村教师。实施基础教育师资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跟岗挂职”培训、教育职业素质培训、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教师专业课教学技能培训等,累计培训教师万余名,为乡村教育振兴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师资力量。三是以帮扶事业赋能立德树人。在定点帮扶点设立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研究生支教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年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调研参观、支教、捐赠等亲身感受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和乡村振兴磅礴势头,诠释育人成果、彰显情怀担当。
助推产业发展,以成果落地转化凸显帮扶实效。长期以来,学校努力在激发帮扶地区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产业发展方面下功夫,深挖自身在电子信息行业优势与蒲城县产业发展的凝聚力,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产业振兴。一是引入金银花产业,在蒲城县闫家村开出“致富花”。在渭北旱塬上的蒲城县闫家村引入金银花种植,持续投资建设生产车间和设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拓展销售渠道。经过多年的持续帮扶,闫家村金银花丰产田达3700余亩,年收入达到2281万元,深加工产品年产值983万元。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赋能西甜瓜产业,让当地瓜农过上“甜日子”。学校自主研发的“农掌门西甜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为蒲城县西甜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仅服务县域内的20万亩瓜田,带动县内1300余户脱贫户稳步增收,还将产品种植、新品推广等技术服务辐射至云南、陕西等18个省份。三是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奶山羊养殖产业,让当地养殖户生活“喜洋洋”。学校为蒲城县研发并建立“奶山羊智慧养殖数据中心”,将党定村传统的个人“后院养殖”方式转为标准化、工程化、智慧化养殖,带动全村137户养殖户共同致富,村民年收入由2013年的1000元增长至2021年的4万余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学校将继续扎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发挥学校独特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立足帮扶县实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西电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