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大满贯”之路
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故教育领域有“课比天大”的观点。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课程改革则是推动教育发展、适应社会改革的根本动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外贸单证操作”课程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时刻遵循职业教育育人新要求,动态适应外贸产业发展新需求,紧跟数字技术新发展,依托2006年国家示范校重点课程、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和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建设项目,坚持16年系统化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创新。国家教学名师领航结构化教学团队,扎实推进“双元共育数字赋能价值融入”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在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团队建设、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教材编著等方面形成体系化创新成果,取得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奖一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别奖项,打造职业教育“大满贯”课程,形成了基于普通课程打造国家级别“名师、名课、名教材”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样板。
数字融通课程思政,一主线两形式三环节四融入,提升课程“温度”
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坚持价值融入,推动数字融通,致力课程育人与数字技术双向赋能、融合创新,构建“一主线两形式三环节四融入”课堂教学模式,将外贸强国的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将精益求精的单证观融入制单各环节,实现德技并修。遵循立德树人一条主线,融入精益求精的单证观,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设计校内授课与工学交替两种授课形式,实现知识技能学习与劳动素养教育相结合,推动行为体验、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学习的融合,从而让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有温度。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基于“课—书—空间”应用场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通教师课前教研、课中授课、课后反思,学生课前自学、课中学练、课后拓展三环节,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堂授课的重要内容,全面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秉匠心、制匠品、践匠行,实现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课程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领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
数字连接校企两端,双元双优共建共育,保证课程“效度”
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层面的校企双元协同,是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根本表征,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根本途径。“外贸单证操作”课程根据外贸单证员岗位工作流程,对接不同工作领域,引进龙头外贸企业、银行国际业务部门、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部门、贸促会等外贸单证专家,与国家教学名师领衔的校内单证团队,构建“双元双优”结构化课程教学创新团队。团队合作开发岗位标准、课程标准、一体化教材,“三合”实现校企深度融入课程开发;团队协同完成各自“精专”的教学模块,共同备课、授课、评价,“三同”实现校企深度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完善《行业兼职教师遴选、聘用和管理办法》《共同备课实施细则》《共同授课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强化机制运行保障。充分发挥5G、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势,突破时空限制,构建虚拟“教学+研究”平台,实现校企之间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缩短校企之间物理距离,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与科研模式,打造校企双元团队教学科研实践共同体,构建智慧型职业教育基层教学组织。
数字重构课程空间,一书一课一空间,拓展课程“广度”
移动设备、无线网络、泛在技术等不断拓展学习空间,智慧化、立体化课程空间正在成为数字时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场域。“外贸单证操作”课程依据单证员岗位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分解知识点和能力点,一体化设计课程;对应知识点和能力点开发微课、习题等颗粒化数字资源;以单证员工作过程为线索,搭建11个工作任务构成的结构化课程,建好数字化“课”。校企“双元”开发教材,保证内容对接外贸新规范、新技术;采用新形态一体化编写模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平面资源与颗粒化学习资源、结构化在线课程的互动,编好一体化“书”。基于职教云平台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实体课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系统的互联,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外贸制单流程体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数据采集、分析指导,创好智慧型“空间”。推动课程空间由传统的点面单向、平面静态向互联互通、多维立体转变。“外贸单证操作”课程基于信息技术创新“课—书—空间互联互通”课程开发应用样态,实现教材平面与立体、教学线上与线下、学生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全面融合。课程连续三届入选国家级别精品课程,成为高职数字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示范。
数字赋能课堂教学,以学情定教学、以数据促发展,提高课程“精度”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外贸单证操作”课程教学基于“课—书—空间”应用场域,教师课前通过问卷调研、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档案、课前自学等数据分析学生群体学情和个体学情,进一步调整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课中全过程采集学习数据,分析知识技能掌握情况,适时介入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不熟练、不清晰的知识技能,依据准确的学情数据分析,辅助教师“精准化教”,引导学生“个性化学”,破解教师经验式教学和学生同质化学习的问题。在强调知识技能高效率、精准化习得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动态创生的碎片化、生成性资源的采集和分析,将其作为学生的发展点、课程生长点。借助数字化平台、穿戴型设备、智能摄像头等技术全过程采集数据,教师主动发掘数据,有意识地激发、针对性地反馈、适切地引申,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整体上依据数据,为学生提供可视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为教师提供精准化、智能化的教学支撑。
课程团队秉承“课比天大”的建设理念,扎根课堂,致力于创新实践,在职业教育一线教学的主阵地上,把“外贸单证操作”打造成一门让学生受益、教师成长、社会认可的名课。“外贸单证操作”是我国上线中国大学慕课的首门高职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连续4届被评为国家级别课程。校内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达95%以上,学生的单证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近5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国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2项。课程配套教材2008年首版,受到广大师生好评,历经5版,发行10万余册,先后入选“十二五”“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被评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奖一等奖,是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样板。依托课程培养国家教学名师1名、浙江省教学名师1名、浙江省优秀教师2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入选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篇,出版课程标准著作1部,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依托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开展慕课应用,用户10万余人,在100余所高职院校开展SPOC教学实践,惠及学生6万余人。服务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200多家,惠及员工5000余名。
(章安平 米高磊 刘一展)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