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多元协同、多阶链式”培养光电信息类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5-14  阅读:次   |
42.9K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重大变革,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经过近十载的探索与实践,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构建了“多元协同、多阶链式”光电信息类工科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在福建省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新工科”人才培养亟须构建体系

  当前,“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重应用技能轻人文教育、综合能力训练环节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深度融合、课程体系缺乏系统设计、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育人机制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成熟系统的教育理论支撑,尚未形成完善的全链条覆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制约了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光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果

  (一)价值引领,构建“新工科”思政育人新体系。依托学校全国重点思政项目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打造名师引领的思政育人团队,构建“新工科”思政育人体系。发挥思政育人主阵地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协同育人;打造专业科技节活动、师生共建党团日活动等育人载体,实现“三全育人”;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在金工实训、企业实习和实验实践课程中强化团队精神、使命担当和工匠精神养成。

  (二)多元协同,打造科教、产教“双翼驱动”育人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打造由国内外学者、硕博导组成的科学家团队与学术讲师团队,全面开放省部重点实验室,实施项目入驻制,构建导师—研究生—本科生“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实践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技竞赛和毕业设计质量。强化工程项目驱动:打造企业家导师团队,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大平台,创办“光电大讲堂”,与福州市光电行业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开展基于工程问题导向与项目驱动的科技创新实践,携手分级打造“菜鸟计划”“创新实践挑战营”和“创新创业提升班”等实习实训平台。强化课外科技实践深度融合:创建学院科协社团,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以科技节、学科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载体的平台支撑体系。

  (三)“四阶”递进,创建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以光电导论—创新创业课程—光电大讲堂—实验室和企业参访—科技节与国际光日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认知,融合创新意识启蒙;构建体现光电行业特色、融入创新创业思维方法和精神的专业课程群,打造高质量金课;提高实践课程比重,增设开放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强化以工程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育人模式;打造一批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学生科技创新平台,融合创新创业实践,形成集课外科技、学科竞赛、Capstone专题习作、毕业设计和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机制。

  (四)以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立创新学分,制定并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及认证制度,将创新创业活动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选拔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担任创业导师,联合带项目育创新人才;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列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成果推广与应用成效

  (一)一流专业建设成绩显著,学科特色凸显。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学校2个学科连续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

  (二)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光电学院3个师生共建党支部获批省级样板支部,成功申报13门国家、省级和校级金课,建立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获批17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

  (三)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居98%以上,多人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成绩凸显,获国际、国家和省级奖180余项,获批24项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2项校企合作项目、12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成立6家创业孵化公司。

  (四)辐射引领与服务社会效果显著。学院获邀在全国光电院长论坛、福建省和广东省工程专业认证会上作主旨报告,成果经验辐射全国20余所高校。承担国家教育部门高校中长期规划战略课题,推广福建经验;参与编写福州市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助力福州市相关工作获国家级别表彰。

  (张先增)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