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立足钢琴谋发展 培树艺术新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6-16  阅读:次   |
42.9K

  音乐在人的主体智慧启迪、精神家园构筑、个体情操陶冶、全民素养培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培育学生音乐素养的形式之一,钢琴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美学审视、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钢琴作为重要专业课程,秉承“尽师德之善、尽乐舞之美”的办学理念,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力促进了专业钢琴教育与钢琴普及教育的有效衔接。

  坚持文化与演奏并重

  夯实音乐基础

  钢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音乐学科,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和音乐哲学,是推动专业培养的原动力。钢琴教学必须坚持文化与演奏并重,夯实学生音乐基础。

  第一,学院教师在日常钢琴教学中注意宏观技巧传授和微观文化内涵研究。教师在讲解音阶、琶音、和弦等基础技巧的同时,还重视对钢琴学科各个时期发展历史的介绍,细致梳理钢琴发展历史、不同时期钢琴作品的文化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钢琴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内在的文化韵味,准确判断自身演奏水平,明晰钢琴艺术认知。

  第二,学院设立专门的钢琴教研组,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学院在主干学科艺术学基础上,设置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等专业课程,辅以器乐合奏、音乐美学基础等选修课。在保障理论课程效果的基础上,学院每学期还创设一到两周的实践教学课程,夯实学生音乐基础。

  第三,学院创新运用教学新模式,促进文化与演奏的教学融合。学院教师凭借教学实践经验,参考高师音乐专业改革风向标,结合社会钢琴人才新需要,立足“钢琴基础”课程教学,针对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除钢琴方向以外)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采用4人小组课的教学新模式。教学新模式以钢琴课程基础教育为主,结合其他理论课程教学,以互相观摩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正确理念、基本弹奏技能和键盘编配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鉴别能力及音乐素质和修养。这一做法也有效解决了学生多、教师少的教学难题,提高钢琴教学效率。

  第四,学院重视专业汇报演出等实践活动。如举办“青春心向党,逐梦新时代”主题毕业汇报演出,其中,女声、竹笛与钢琴合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让学生在空灵的钢琴伴奏中穿越时空,与新中国一起,走过多个里程碑式的历史阶段。再如,钢琴演奏《保卫黄河》,让学生感受黄河波澜壮阔、奔流不息的气象,坚定理想信念和内在精神力量。钢琴音乐的文化力量经久不息地涤荡在学生心中。

  坚持技术与艺术并重

  强化音乐感知

  钢琴是声音的艺术,是基于音乐熏陶浸润净化心灵的专业学科。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黑白键上手指技法的熟练跑动,更在于音乐的内涵与意境带来的美的感受。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就不能拘泥于机械性的技巧方法传授,而是要立足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音乐的内涵与美。扎实的技术技巧与良好的艺术表现在钢琴演奏中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学院从技术与艺术两个维度强化学生音乐感知。

  在技术技巧方面,学院致力将师范教育与钢琴演奏教育相互融合,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学院针对音乐学系钢琴基础好、成绩优秀的三年级学生,开设“钢琴演奏与教学法”课程,采用“一对一”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将演奏技巧融入示范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领悟和掌握钢琴教学方法,为日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积累教学技能和教育经验。

  在艺术领悟力方面,学院始终坚持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一体化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音乐才能全面发展。学院教师在精准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和禀赋差异的前提下,对音乐学专业主修“钢琴演奏与教学法”及音乐表演专业主修专业课“钢琴”的学生采用“面对面、一对一”小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一生一案,避免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将学生置于音乐软环境之中,尽可能地开发学生艺术潜能,强化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坚持专业与综合并重

  提升音乐素养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为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服务。学院明确综合音乐人才培养定位,不盲目追求音乐教育深度,而是结合音乐教育人才需要,统筹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的教学活动,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学院开展层次化教学。针对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方向、专业底子较好的学生,优中选优,开展纵向精深的专业教学,开设主修专业课“钢琴”课程,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专业技能、提高艺术修养,强调技术能力与音乐表现力的结合,强化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与对声音的认识和控制能力,使学生可以游刃有余地从事独奏、重奏(室内乐)伴奏和音乐教学等工作。

  其次,学院积极引导学生拓宽横向的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钢琴演奏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与合作能力。从2019年开始,学院开设了为期4个学期的“合作钢琴”课程。这门课是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方向学生的专业学科必修限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与人声或乐器合作的能力,专注于艺术歌曲与器乐重奏,强调技术能力与音乐表现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弹奏综合能力,不断加深对学生专业音乐素养的培育。

  最后,学院不断完善和调整“一体两翼”放飞式专业架构,坚持以音乐学(师范)为主体,以音乐表演、舞蹈学(师范)为两翼,坚持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校外地方音乐舞蹈团体、社会艺术团体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数十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与教学科研平台,组建了民乐团、交响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多个艺术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机会和广阔舞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受中国音乐家协会邀请,到深圳参加“国艺星辉”民族交响音乐会专场演出。学院师生组建了山楂树实践团队,为幼儿园小朋友开设音乐鉴赏课,如钢琴鉴赏课、声乐鉴赏课、通俗音乐课程等,让学生沉浸式参与从备课到上课的全过程,通过教学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坚持线上与线下并重

  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的线上教学需要,钢琴课程逐渐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试验田。

  首先,学院钢琴课程组教师积极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思维,打造特色新型线上钢琴“云教学”模式。教师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借助雨课堂、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多媒体平台,将分散备课集中教学、个别研究集体学习的新路径充分运用到线上教学过程中,尽量模拟身临其境、面对面的线下教学效果。钢琴课程组教师还专门为线上课程研发了APP——TalkLine,该软件可以实现多角度场景切换,实现师生教学环境共享,在网络技术层面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学院鼓励教师利用微信、钉钉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就谱例、合奏与和声等理论知识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及时答疑解惑。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名师公开课教学等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提升,有效利用碎片化课余时间,提高线上钢琴教育效果。

  最后,学院组织师生继续开展“引岭启航”等支教活动。师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通过线上教学方式,保留了声乐、钢琴、舞蹈、朗诵4门支教课程,实践团队“小老师”为孩子们带去了专业性、科普性、实用性的钢琴课程,带领孩子们以动画的形式欣赏钢琴曲,帮助孩子们构建对钢琴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学习音乐、探索音乐的欲望。

  坚持民族与世界融合

  打造中国音乐

  新形势下,全球化文化传播成为主流,思想文化碰撞成为常态,这就要求中国的钢琴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民族性和文化性,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发扬好中国音乐风格,讲好中国音乐故事。

  首先,学院在钢琴教学中积极找寻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平衡点、契合点,将“培育音舞标杆,锻造音舞品牌,贡献音舞力量”作为培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审美情趣中获得丰富的音乐养分与创作灵感,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演奏技艺,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西为中用,找准切入点,融入中国式音乐艺术。

  其次,学院为中国化的钢琴音乐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将钢琴专业课程发展作为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构建过程来看待,坚持统筹继承与创新、借鉴与自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二是致力全面提升钢琴课程软硬件设施水平,以政策、资金支持引进先进、现代化的硬件教学设备,优化钢琴教学整体软环境,为钢琴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持续注入生机和活力。三是注重教师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青年教师,努力补齐区域师资短板,将钢琴教育新理念带入学院、带给学生,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助力地方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此外,学院还通过组织师生参加比赛、举行音乐会等形式深入推进专业教师在中国钢琴作品方面的探索、研究和展示,如学院举办的“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教师专场活动,学院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展示专业水准,弘扬和传承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最后,学院以教学实践活动检验中国化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演奏的第三首曲目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作曲家王建中根据同名陕北民歌改编而成,充分展现了陕北地区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美好生活。引子部分加入大量装饰音和琶音,自由有弹性的节奏给人宽广开阔、自由奔放的感受。主题中优美而有层次感的旋律,具有深厚的陕北民歌“信天游”韵味。快板部分以大量的和弦、跳音表达热烈激昂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陕北人民迎接红军胜利归来欢欣鼓舞的场景。第十一首曲目“双钢琴”作品《红旗颂》中颂歌式的旋律主题、大量柱式和弦的运用、充满动力感的节奏型,表现了辉煌宏伟的主题音乐形象和振奋人心的音乐情绪,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激动人心的画面。此外,学院还推出了外国钢琴曲目音乐会等一系列艺术展演活动,突出中外钢琴音乐文化差异,在鲜明的音乐对比中,明确本土化的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质量的中国音乐专业人才。(王毓)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