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职校为学生营造阳光积极多元成长环境让学生收获“想都不敢想”的精彩
编者按: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示范引领全国中职学校管理育人工作,提升中职学校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日前面向全国中职学校征集了一批管理育人案例,包括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宿舍管理、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工作模式。本期专刊精选其中部分内容刊发,为全国中职学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每个人都了不起”“选对了方向,就不怕路远”,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的校园里,像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整个校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作为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怎样为学生营造一个阳光、积极、多元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充满安全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是昌平职校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当好“三种角色”,以师爱护远航
“不管是什么学生,进来的都是宝,出去的都是才。”昌平职校党委书记、校长段福生说,“职业学校的老师,必须爱字当头,当好三种角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人人成才、人人精彩。要当好指南针,指引学生找准未来的方向;当好护身符,给学生最及时最温暖的关心与爱护;当好吸铁石,营造强大的魅力场,影响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
学校把这三种角色具象为“三件宝”,成为校园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提醒教师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学校每学期开展思想状态、矛盾隐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地毯式”排查,建立管理台账;为体质、心理等方面呈现异常的学生提供一名学生守护者、一位指导教师、一门个性化辅导课、一份守护档案的守护陪伴服务,让学生感受到专属的温暖陪伴和关心爱护。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学生学习成绩、考勤、一卡通消费、上网行为等各项数据,建立多维度的学生档案,形成“一生一卡”,实现学生画像,为教师提供数据分析及异常情况预警。
“老师们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要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昌平职校副校长高文说,“学校坚持开展家访,增进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家访一次,可能比在学校教育100次都要有效果。传统家访和微信、电话相辅相成,收获了学生明显的进步和转变。”
上好大思政课,以实践强担当
昌平职校将思政教育融入育人体系,按照高一“有模有样”、高二“有思有责”、高三“有勇有智”,设计序列化教育活动,以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真实项目等形式,通过由表及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付冬梅是昌平职校2006级学生,2008年因救人而牺牲,后被教育部授予“舍己救人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学校充分挖掘学生榜样资源,弘扬传承付冬梅精神,构筑昌职道德高地:设立“付冬梅学习活动月”,开展“付冬梅班级”“付冬梅式好学生”评选活动,在“志愿北京”平台注册“付冬梅志愿服务队”,号召学生向榜样看齐,用实际行动弘扬付冬梅精神。
利用社会实践“大思政课”,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养老院、福利院、社区、图书馆等场所进行志愿服务,主动到昌平的果园、大棚为农户直播带货、推广特色农产品;积极投入到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等大型会议赛事志愿服务中。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6名全国“最美中职生”、5名北京市优秀学生,以及以在2020年疫情初期四处奔走免费发放口罩上千只的毕业生刘昊霖、连夜开车十几个小时奔赴河南暴雨受灾地区捐赠物资的毕业生魏燕炜为代表的一大批有担当、能奉献的优秀学生。
坚持“三个对接”,以多元促发展
昌平职校坚持与产业发展要求对接、与国际行业标准对接、与学生需求对接,搭建多种平台,促学生多元发展。
近5年,学校新增冰雪运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18个新专业,组建了智慧农业、数字媒体艺术等6个专业群;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以高质量的专业(群)建设,为服务区域经济全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学校紧密对接国际标准和职业技能比赛标准,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17届毕业生魏子仁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毕业不到5年的他,现在有了多重身份:既是学校教师,也是宝马培训师,同时还是学校汽修厂维修技师。“这得益于学校的校企合作和各种比赛的磨炼。”魏子仁说,“在校期间,我最喜欢的就是学校一直推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车间就是课堂,企业技师就是老师,汽车就是训练台。”
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学校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中高本贯通、中高职衔接培养,搭建学生发展立交桥。学前教育专业贯通培养项目学生黄圆圆对自己当初的选择非常满意。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表现突出,荣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收获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精彩。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