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放大学“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探索与实践
以生为本精准施教 培养农村基层干部 ——广州开放大学“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12年,广州市针对村“两委”班子学历层次、履职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与广州农村改革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不适应的现状,以创新实施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破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抓手,率先开展“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委托广州开放大学(原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建构新时代的“广州农讲所”。双方把这项工作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连续10年紧抓不放,高标准推进,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办法,久久为功,找到一条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破解了农村基层治理人才短缺的难题,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基层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生动践行了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10年来,广州开放大学坚持党建引领,根据村干部学员实际,以生为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精准施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广州农村基层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套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范式。目前,项目已累计招收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后备干部14991名,毕业人数达8057名,广州村“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项目实施前不足12%提高到2021年的88.6%。
培养能力强、作风正、干得好的村“两委”干部,发挥“红色头雁”引领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项目探索形成“1+1+3”的乡村“红色头雁”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1”是指“1个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标准;第二个“1”是指“1个机制”,即多维联动领导管理机制;“3”是指“3个维度”,即着力学员政治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和作风锻造三个维度。
创新多维联动领导管理机制,确保政策有效落地
项目探索形成了“市委组织部门—区委组织部门—电大—街镇—村”多维联动领导管理机制。从2012年起,以创新实施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破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的高标准推进“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连续10年紧抓不放,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2018年5月广州市印发了《广州市优化提升“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的实施方案》,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同年7月,将“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列入《广州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21年6月,将优化升级“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列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工作要点》。
传承“农讲所”红色基因,培养广州乡村振兴“领头雁”
项目以培养广州乡村振兴“领头雁”为首要目标,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政治考核为评价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在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学员选调、学员考核评价等方面,继承“农讲所”为革命培养骨干力量的红色基因,从课程建设入手,把党的创新理论、农村农业政策和党性党风教育作为主课,将红色基因教育植入课堂,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入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传播“金课”、样板,教育学员言传身教,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发挥新时代“农讲所”功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抓学员政治能力培养,提升基层党建领导力
坚持党建和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实现“村干部学历教育”向“村干部政治训练”的转变。围绕乡村振兴带头人岗位政治素质要求设置培养目标。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要求,及时优化调整教学方案。
一是强化以政治思想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围绕乡村振兴带头人岗位政治素质要求设置培养目标,及时优化调整教学方案,9年来对教学计划进行了9次修订。二是强化以课程思政为内容的特色课程。结合中央政策,增加思政课程比重,通过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打造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课程体系。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党建专题学习和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将政治素质提升贯穿每门专业课程教学始终;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工作实务知识竞赛等教学活动,提升学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三是形成以政治考核为导向的学习评价。结合广州市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要求,把学员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考核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部分,通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讨论审议等环节,强调学用结合,通过课程大作业和毕业作业考查学员发现和解决农村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抓学员治理能力培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适应力
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出路在制度。“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把实施农村基层干部战略性培养与实施农村党组织“头雁”工程、推动城乡治理一体化布局结合起来,把村干部的战略性培养作为重要制度一以贯之。在教学中着力严抓治理能力培养系统工程建设,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是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标准配备师资。选拔组建以校内外“三农”问题专家学者为主,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业高管、社区实践者为辅的近300人的师资队伍。二是以科学适用为主线创新教育教学。依据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培养目标,开设“行政管理(基层管理方向)”专业;组织编写了突出乡村治理能力、具有个性化区域特色的“农村政策法规”“社区治理”等课程教材6套以及配套教学资源。建构以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信息资源、线上线下讨论与个别辅导以及仿真教学情境为主体内容的“6+N”教学模式。三是以乡村治理能力为重点组织专项实践项目。注重乡村自治能力培养,将MBA培养理念引入教学,采用研讨性、专题性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通过网络学习的形式传授,把研讨专题放在面授课堂,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强化乡村法治实践能力锻炼,将法律课堂搬进“乡间田园”,提升“法治乡村”建设的能力水平;组织以“村(社)”为单位的特色文化调研,模拟“文化乡村”创意品牌设计,提升乡村文化建构的能力水平。
抓学员优良作风锤炼,提升破解难题的执行力
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影响到党的威信与形象,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为培养学员谦虚、务实、廉洁的工作作风,学校从学风建设入手,在学风建设中融入工作作风的培养。
一是培养求真务实的学习风气。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在每个教学点建立临时党支部,结合城乡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学习型团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依据广州农村治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科学设计调研主题,组织学员撰写专项调研报告。二是把教学实践场所设在田间地头。开展环境整治、拆除违章建筑、重点项目推进等“活页式”专题学习。培养学员潜心调研、虚心求教的作风,学会把执行农村政策、引领农村发展、服务农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案例研磨透彻,并把这些经验按照本村实际加以应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经验。三是廉政教育植入课堂。结合“监督学”“农村政策法规”等课程教学,举办模拟法庭、辩论会、模拟村主任选举等活动,村“两委”选举前,邀请组织部门领导为学员作依法治村、规范选举等专题讲座,培养村干部形成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风气,提升办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久久为功,成效显著
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充足
“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开办10年来,先后有8029名学员受到提拔,其中832名学员成为实现广州乡村振兴主力军中的骨干。
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项目成果高度总结推广
骨干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申报相关课题6项;公开发表50余篇相关教学论文;建成教学实践基地17个;发布全网络课程61门,其中1门课程被评为中国好课,自编教材6本。
以“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为内容的参赛项目“党建引领项目驱动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获广东省第七届“先锋杯”工作技能大赛党建创新类第四名,《羊城村官上大学》纪录片获第十一届广州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
社会影响广泛,示范作用明显
《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高度评价项目开展的意义和效果,青海省复制借鉴广州模式,依托青海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于2020年5月开始在青海全省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资源,开展贵州省黔南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和清远市阳山县乡、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效果显著,广受好评。
(李霖)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