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大学里走出产业工程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09-19  阅读:次   |
42.9K

  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要以人才为本,可如何让高校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适应产业需要?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安徽工程大学以产业需求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摸索出了一套卓有特色的产业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探索基于产业、专业、就业、创业的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了产业、专业、课程、师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生态,就是要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在学校副校长叶常林看来,学校多年坚持的办学路径是地方高校在当下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砝码。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近年来,安徽工程大学主动优化布局战略新兴领域和未来尖端领域专业,率先启动“新工科”建设,申报获批了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与地方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新兴专业,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伴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一批新鲜“IP”横空出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传统专业却依然固守原有的教学套路,造成毕业生到企业后“不适用”的问题。人才供需矛盾如何解决?学校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运而生。

  “我们主动应对从信息管理向大数据应用的变化,把握本质上大数据的信息、知识和情报生产方式与信息链逻辑关系并不冲突的逻辑,根据数据、信息、知识的复合特点,积极进行专业改造调整,以满足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汪军介绍,早在2018年9月,学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就迎来了首届学生。

  新专业犹如一匹黑马杀出重围,学生就业质量的改善水到渠成。汪军自豪地透露,据不完全调查,专业调整后,学生就业岗位分布从单纯的软件开发、电商等扩展到金融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工业企业等各个行业。薪酬方面,月薪5000元以下收入档的比例由25%降至9%,7000元以上收入档的比例由调整专业前的62.5%上升到77.9%。

  教学接轨车间让知识“活”起来

  “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企业实干背景的问题,如何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补上‘企业实训’这一课。”学校教务处处长周晓宏表示,近三年学校已经选派251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效提升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翻开《安徽工程大学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办法》,“教师进企业、入车间,强化教师专业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从而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规定映入眼帘。

  电气工程学院教师袁一鸣正是这项举措的受益者。

  以往,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相对抽象,公式推导演绎较多,学生学习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企业锻炼的经历,袁一鸣掌握了大量时新的工程案例。在课上,她引入工程问题实际解决场景来辅助教学,比如“飞机视频噪点去除实际工程应用”,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理解困难,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长期困扰我的教学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袁一鸣欣喜地说。

  培养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随着各产业链在培养方案中的持续深入,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和产业链上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梳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安徽工程大学在学校层面形成了产业需求与就业质量协同的“预警、减招、停招、改造、撤销”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机制,并让企业也主动参与进来。

  以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对工程师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为标尺,学校反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进赛事、进企业”,“个性化、小班化、导师化”的“五进三化”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而“冠名班”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典型代表。

  谈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里的奇瑞冠名班,当地企业拍手称赞。在校时,该班便把学生当作企业“预备工程师”培养。2021年3月,首届奇瑞卓越工程师培养班正式开班,所有课程均由企业高层、技术骨干、一线工程师讲授,在毕业设计环节,会由校企双方共同出题、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认为,冠名班除了解决高校和企业人才需求不衔接的问题之外,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理智自主的职业规划。

  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经过调查了解,参加校园招聘的毕业生普遍关心未来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问题,仅靠招聘会的介绍,学生很难得到全面解答。除此之外,3至6个月的岗前培训带来的心理落差感,让很多学生还没入职就选择了离职。“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环节,校企联合授课,会让学生对企业了解更深,对未来职业目标更清晰。”

  有了奇瑞班的“抛砖引玉”,一个个企业冠名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安徽工程大学拟开设12个冠名班,示范效应下,学校校企深度融合的步伐愈发坚定。

  专业与产业“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实现共赢。“下一步,安徽工程大学作为芜湖市第一批‘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将按照‘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的定位和‘产业链、专业链、创新链’的思路,努力打造与芜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新高地。”叶常林说。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