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善教育“五措并举·分层递进”模式探索
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所中小学的必修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浸润在校园日常活动中。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多所中小学共同探索形成中小学友善教育“五措并举·分层递进”模式,在中小学落实、落细、落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强调学生为本
坚持“五措并举”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不少,形式多样,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落细、落小的方法却不多,探索也不够。挂横幅、贴海报、举办主题讲座、开展观影活动等是普遍做法。这些做法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中小学友善教育“五措并举·分层递进”模式注重从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索总结了“演·唱·说·书·画”五大举措,受到中小学生欢迎,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参与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演”即利用每周一开展国旗下友善主题演讲,“唱”即利用大课间传唱友善主题歌谣,“说”即利用每周主题班会开展友善主题故事会,“书”“画”即每学期举办友善主题书法绘画展。这样充分利用了中小学教育边角余料,实现了友善教育的常态化和持续性。
细化友善内涵
实施“分层递进”
友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内涵极为丰富,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友善的研究成果,该模式将友善内涵细化为五个内在联系、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层次,即“自我友善”“家人友善”“师生友善”“社会友善”“自然友善”。每个层次在实践中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自我友善”进一步细化为生理方面的友善、心理方面的友善,然后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进一步细化为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行为习惯。又比如“自然友善”,划分为对动物的友善和对植物的友善,围绕这两个方面再进一步细化为学生爱护动植物的道德规范,这样不仅实现了友善教育具体化,而且构建了友善教育的层次性,并且都着眼于实践,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模式对友善内涵的细化及分层,为中小学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开展友善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注重循序渐进
遵循“知·情·意·行”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构成,即“知·情·意·行”。中小学友善教育“五措并举·分层递进”模式充分关注学生在友善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知”即注重学生对友善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有正确的认识与判断。“情”即关注学生对社会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感态度,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发学生对善的爱、对恶的恨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为实现友善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激励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积善成德。“行”即使学生在行动上对自我、家人、师生、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自觉自主的行为反应,激励学生把内在的友善认识、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根据友善的五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经历“知·情·意·行”的过程,顺次展开,循环往复,当第一个层次达到设定的目标后,开始第二个层次的友善教育,第二个层次达到后,开始下一个层次的教育。
突出评价贯通
构建“美德银行”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德育评价是难点,为解决中小学生友善教育评价的整体性、阶段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该模式构建了“美德银行”评价体系。“美德银行”就是以现实中的银行为参照,在学校、年级、班级建立“美德银行”,学校是“总行”,年级是“分行”,各班就是一个个“支行”,各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是“储蓄所”。银行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美德,以“友善币”的形式储蓄,形成个人美德存款,每月、每学期、每学年都会开展美德币兑换活动,学生以储蓄的美德存款数额来兑换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美德银行”既能掌握学生友善教育情况,又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无论是班级还是年级,都可以通过“美德银行”了解中小学友善教育动态,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和完善友善教育策略和侧重点,实现中小学友善教育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统一。
中小学友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近年来,许多中小学参考借鉴友善教育“五措并举·分层递进”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涌现一大批新时代美德少年,为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闫冰)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