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 校企融合培养实战化测控人才
《“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于2022年4月7日印发,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地震观测技术与仪器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支撑。作为防灾科技学院的核心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仪器研发运维、台网建设、监测预警和灾后救援等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事业,培养测量控制、仪器仪表等技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支撑地震监测预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OBE教育理念,以地震仪器为工程载体,探索出一套具有地震特色的实战化测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推进与发展,走出了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构建以地震仪器为工程载体的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
重构地震仪器载体工程化课程体系,奠定仪器实战化理论基础。依托防震减灾行业,按照地震仪器产品的设计流程,整合多学科知识,以地震仪器为工程载体,以结构设计、电路设计、数采与分析、系统集成为专业知识主线,重构地震仪器工程载体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看到工程效果,培养工程能力,提供仪器实战化理论基础。
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兴趣引导逐级挑战,构建了以四年不断线的“四平台四训练”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递阶式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提升学生仪器实战能力。
依托创新创业中心平台,以赛促学、赛创融合,强化实战技能。基于创新创业中心平台,秉承“以赛促学、赛创融合”宗旨,健全了“双创”教育管理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深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参与共享杯、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竞赛获奖百余次。
依托特色人才培养,测控专业获批2020年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入选2021年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行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防灾特色创新创业实践课获批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打造校企所协同育人共同体,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校企所协同育人,推进创新人才实战培养。汇聚行业优势资源,共建共享共赢行业协同育人共同体,与泰德、港震公司共建地震仪器设计制造实践基地群,与一测中心、地球所等共建仪器测试应用训练场基地群,落实人才实战化培养。教师与地震行业专家共同编著行业教材4部,应用于专业教学与行业培训。
完善PDCA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建立“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闭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教学过程三级监控,进行课程、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评价结果用来指导持续改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好,一次就业率95%以上。
建立地震监测综合服务基地,支撑行业服务,为人才培养提供土壤
围绕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的核心业务,建立了地震监测综合服务基地,覆盖从仪器研制、测试、标定到维修的业务链条,形成完整的技术与服务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地震仪器研发、性能测试、计量标定、应用维修、解剖组装等地震监测支柱业务服务,也为教科研、行业培训提供基础。
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和完善的运营体系相互支持,基地业务循环稳定可持续,依靠计量检定、维修巡检、培训等行业服务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内部运营可持续外部服务硬支撑”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实现基地的绿色循环发展,从而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丰厚土壤。
打造多学科融合的实战化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夯实师资水平,专业整合地球物理学、测控、计算机等专业资源,组建了一支多学科融合的实战化师资队伍,不仅可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实习教学的资源共建、共享,也能在地震监测预警领域形成科研技术合力,还能带领学生为行业提供仪器标定、运维、科普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在服务中强化师资实战能力与理论水平,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与职业技能,增强校企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目前,学生就业专业相关度高,满足地震行业需求占有率80%,在地震行业形成良好的影响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大大提升,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团队获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蔡建羡教授获河北省教学名师,专业获批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未来,防灾科技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将继续推进特色办学,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具有行业特色的实战化测控专业人才,满足国家防震减灾需求。(蔡建羡)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