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践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2-10-18  阅读:次   |
42.9K

  价值引领 知能相长 研赛促学 ——福州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践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福建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州大学肩负着培养地方电子信息创新人才的使命,亟须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实践人才。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依托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光电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国家科教平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创新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全育人”工作,打造“全员协同、全过程贯通、全方位融合”的“大思政”格局,提出了“价值引领、知能相长、研赛促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重构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构建了“基础训练、创新融合、综合实践”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了“研究学习、创新训练、综合实践”的实践训练方法,打造了“开放式、多样化、常态化”的科产教平台,形成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类递进”训练机制。该实践教学新体系打通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的围墙,实现科产教的深度融合,推广与应用效果显著。

  “基础训练、创新融合、综合实践”实践课程体系

  知能相长。践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基于成果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整合理论基础课程,加大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践课程占比。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增设涵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电子系统设计”系列综合设计类课程。以“方案设计(构思)+技术设计(设计)+实物制作(实现)”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建立从理论学习、动手实践再到探究学习的闭环教学链条,把创新设计贯穿于实践教学整个过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交叉螺旋融合。将毕业实习改为生产实习,并加大课程学分,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研赛促学。新开设“电子竞赛培养与实践”等特色课程。结合历年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要求本专业学生以团队形式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及实际调试实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设计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激励更多学生参加“双创”训练计划、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真正实现了竞赛与教学相互促进的作用。加强导师科研课题与综合实践环节的关联,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研赛促学”的显著效果。

  “研究学习、创新训练、综合实践”的实践训练方法

  自学质疑—导学讨论法:教师布置课程任务,全程引导学生分组调研、讨论和协作,相互质疑,实现翻转课堂,由“教师教,学生被动学”转变为“教师导,学生主动学”。

  问题导向—创新训练法:增加研究型实验项目,以问题为导向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推动“单纯知识点和技能传授”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转变的实验模式。

  项目牵引—综合训练法:结合“电子系统设计”等综合训练课程,重新编排实践教学内容,以项目为牵引,改变传统直线式、分散的实践训练方法,将科研和竞赛课题等综合实践项目嵌入课程教学,形成链条式、系统化综合训练法。

  “开放式、多样化、常态化”的科产教平台

  开放教学平台。依托国家光电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全方位、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平台;组建电子爱好者学社、机器人协会、科技实践部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实践活动。

  优质科研平台。将数字电视智能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光伏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多个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开放给本科生,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参与电子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安排高水平、跨专业、德才兼备的具有博导或硕导资格且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等,以及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

  丰富产教平台。依托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福州大学—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与星网锐捷、瑞芯微等一批福建知名企业共建的30多个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就近实习,深入企业研发和生产一线。安排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熟悉产品的研发生产流程,让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和前沿工程课题,由企业—校内导师联合指导,充分锻炼他们的工程意识、工程思路、产业技术和工程协作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岗位适应性。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类递进”训练机制

  依托多层次、立体化的科产教平台,建立创新实践与竞赛训练机制:(1)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拔、培训和管理。以电子爱好者协会、机器人协会、航模小组、学生会科技实践部等几个社团实现学生自主训练,提供经费支持、实验场所、学习开发板和自学教程等资源,鼓励学生参加义务维修、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开放实验。由教师确定题目和考查指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实现实验目标。实验时间、方案确定和效果检验等步骤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仅负责解答关键疑难问题和考查指标验收。(3)根据研究背景和实践经验组建跨专业、模块化、德才兼备的包括企业导师在内的指导教师团队,并根据兴趣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级管理。(4)通过设置创新学分认定及置换、重大学科竞赛保研加分等作为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并安排匹配的导师团队给予指导。通过前期的分类培训、中期的递进式实践训练和分阶段考核,最后筛选出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团队重点培训并正式参赛。

  经过近5年实践,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在各类大赛中成绩突出,累计获国家奖项100项,2016年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实现了福建省和福州大学该赛事金奖零的突破;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荣获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总数两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8年本学院获得国家教育部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实验区,201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全国共28所);新增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3个国家实践平台,获得“固体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2门国家一流课程。

  实践表明,学校“价值引领、知能相长、研赛促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成效显著,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学院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效应持续提升。(程树英)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