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学校 以“红岩文化”为核心 构建红色育人新模式
重庆市工业学校是一所有着66年办学历史的中职名校,学校毗邻红岩村,被誉为“红岩光辉照耀的地方”。建校以来,“红岩精神”始终在学校的血脉里延续,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岩精神”的学习发扬与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打造“红岩精神”教育基地,构建“红岩文化”中职特色育人新模式,加快形成“三全育人”新生态,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的发展新路。
弘扬“红岩文化”
营造红色育人氛围
重庆市工业学校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立足职业教育,打造了“红岩铸匠心”特色校园文化,致力于将“红岩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并着力营造“红岩文化”育人氛围。
首先,建立以“红岩文化”为底色的“崇德、铸魂、匠心、尚上”校园文化,包含校训、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谱写校歌、提炼教师誓词和学生誓词等。同时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将“红岩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立了“红岩精神”德育活动实践基地和“红岩精神墙”,建成了红岩展演厅、红岩荣誉风采室、红岩演艺中心等7处红色文化活动场地,营造了浓厚的红色育人氛围。其次,构建“理论+实践”的课程架构,以“红岩精神”为主线,以红色文化为基点,编制配套的校本教材,设置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实施课堂“5+1”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学好、说好、用好“红岩精神”。
多维协同共建
打造红色育人阵地
“红岩精神”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高尚情操在学校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充分发挥“红岩文化”的德育功能,将其作为改革中的中职学校德育与思政工作的载体和资源,打造“红岩文化”育人阵地。
首先,学校与红岩联线、重点企业共同打造传承“红岩精神”德育基地,建立“三大板块、八条主线”纵向贯通、层次递进的德育基地网络,包括宣传信息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德育工作研究中心三个“红岩”中心和红岩通讯员部、红岩讲解员培训部、红岩诗歌颂部、红岩舞蹈部、红岩之光合唱部、红岩创意文化工作部、红岩荣誉风采部、红岩演艺部八个“红岩”部,形成了横向交织、互促互动的德育实践活动体系,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组建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百人讲解团,积极开展“四史”教育,宣讲红岩故事。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红岩合唱团、红岩思政社等30余个社团,打造了红岩思政剧展演、“红岩班”、“周恩来班”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特色评选、红色研学活动,使重庆市工业学校成为全市中职教育的特色品牌。
坚持“五育并举”
构建红色育人体系
学校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坚持“五育并举”,充分调研专业发展,重构了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等1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及思政育人规律,制定了从习惯养成到创新创业的“五位一体”德育培养目标。通过在各个年级分阶段开展“行为规范专项教育活动”“实习大讲堂”“创新创业论坛”等特色活动,以及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知识技能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总体实现“有德成人、有技成才、有职成业”螺旋式前进的德育培养。
成立“红岩思政”工作室,将“红岩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大力推动思政课程建设,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开展课程标准修订、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特色示范课堂展示等,打造了一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实现了育人质量的不断提升。
提升育人成效
编制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聚焦学生德育终身发展,学校系统开发了红色文化育人模式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明确了中职文化育人的领域、单元和指标,纳入育人条件、育人过程、育人效果等要素,编制了《重庆市工业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评价体系》和“全员全域全时”的“三全”评价机制,以“第二成绩单”全面记录学生成长。
重庆市工业学校打造的“红岩文化”中职特色育人新模式,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与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令学校德育和思政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学校共荣获54项一等奖;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38人次,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6人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逾96%。同时,学校还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挖红色育人资源,抓思政创新团队建设》等10余个典型案例在2021年荣获全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庆首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陈雅娟 衡思宇 万可可)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