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财经学院 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3-16  阅读:次   |
42.9K

  近年来,长春财经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从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数字化资源平台等方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凸显数字经济办学优势与特色。

  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工作。学校将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纳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立足“应用型、地方性、有特色”办学定位,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办学特色;制定《长春财经学院“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全面谋划、推进智慧校园和信息化建设;组建吉林省数字经济研究基地和吉林省数字经济学会,紧密对接吉林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改造、数字赋能高等教育、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开展前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探索,筑牢学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学校确立“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坚持交叉融合、多元协同两条主线,推进办学理念转变、育人机制转变、培养模式转变,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四个一”工程(一院一特色、一系一金专、一师一优课、一生一竞赛),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向数字化转型发展。

  融入数字化要素

  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

  学校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着眼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高等教育的结合点,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和学院壁垒,通过数字赋能、文理工交叉、专业融合、产业对接,融入数字化要素,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积极开发建设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交叉复合型专业。各专业遵循OBE教育理念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依托相关行业、培养过程适应行业特征、培养口径符合行业发展、实践教学对应行业功能的基本思路,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在公共基础、人文社科素养和专业基础等模块融入财经通识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等课程,打造数智财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等专业方向,通过现代产业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新商科综合实训等平台和课程,强化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数字素养培养。同时,学校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融入“互联网+”“智能+”等数字元素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在文科专业探索开设“Python财务应用基础”“会计信息化”“智慧供应链管理实训”等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型课程,加强学科内部融合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灵活选用在线教学平台辅助线下教学和线上直播授课,以立项方式扶持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构建了一批互动性强、创新性强、理论与实际结合度高、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精品课程。学校积极探索构建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实体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专业实习实训”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即岗位”“上课即上班”。

  突出学生中心地位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个性化培养原则和社会需求导向原则,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深度合作创建13个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多主体、七共建、四对接”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引企入教、推教入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设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项目班、精英班等,实施“3+1”“2+2”等培养模式,双向介入人才培养过程,分类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各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包括数字化专业知识与能力、信息收集与数据处理能力、数字交流与协作能力、数字安全与数字伦理意识及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持续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运用学校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现代化图书馆和全程贯穿式实践教学平台,创设个性化虚实结合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和情境化的开放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化和社会化的“学习共同体”,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等,有力支撑学生数字素养全面发展及知识获取、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不断深化“课堂革命”,增强课程教学适应新媒体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能力,推进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混合多元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广探究式、小班化教学,通过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校企双导师式、项目任务驱动式、师生互动式、团队协作式等教学和学习模式,突出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教学组织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立足教学发展需求

  完善数字化资源平台

  学校顺应教育数字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数字迎新、数字离校、资产管理、科研管理、数字图书等应用系统,建成集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身份管理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不仅有效提高了校内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还促进了教育教学的透明化和智能化,助力学校运营决策更加科学。学校与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建“长财在线学堂”在线教学平台,引入超星尔雅通识课开通“通识广场”,借助学校录播室、智慧教室、专业实验室和钱币博物馆等录制在线开放课程,将线下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助力学生实现“时时、事事、人人、处处”的泛在学习。学校引入教育质量监评系统,辅助教学实现学生课堂无感知考勤、学生课堂行为分析、督导在线评教、学生在线同步课堂等;引入教育教学评估软件,全方位收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评估评价数据,实现教育评价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对于高校而言,实施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更是促进高校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育数字化标准体系、技术体系、治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李树峰 刘殿金)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