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六位一体”心理健康育人新格局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本校特色,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依托课内课外、校院协同、线上线下、医校合作、内外互补、虚实结合“六种联动”,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中心与工作站资源联动、线上咨询与线下咨询联动、医院和学校合作联动、校内和校外咨询师互补、现实中心场地与虚拟心理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形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灵驿站”、朋辈互助分阶培训、“5·25”心理健康节、“阳光助学、失独陪伴”、“微心语”平台等一批心理育人项目,逐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梯队助力、平台保障“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逐步完善了“校—院—班—寝”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了独特的心理育人工作特色。
课程教学多元化
潜耕育人深度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拓展”通识必修课,全员覆盖;开设“自我心灵成长”“优秀心理电影赏析”“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等通识选修课。积极组建教学团队,邀请心理学专业背景教师加入,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课程。大力推行“MOOC+翻转课堂+实践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超过9000人次参加学习。积极推广各类主题菜单式心理团辅活动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先后开设了12门团辅课程,受益学生500多人次。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展育人路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打造心理教育在线小课堂。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推出包含5个专题的“心灵小课堂”,及时高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点击量逾5000人次。
实践活动广泛化
拓展育人广度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中心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推行“1+4”实践活动模式,即一大主题活动(“5·25”心理健康节)+四大重要时间节点活动(9月新生适应节、3月和12月考试减压周、6月毕业就业调节季),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需求。通过项目牵引、活动宣传、媒介传导、朋辈带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每年1.2万余人次参与。积极推进二级分院协同管理,每学年推进自信心理班会、心语漂流、心语书签、千人千面、阳光生活分享等20余项活动,确保覆盖全体学生,同时也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的认识,实现自我教育普及化,学生群体反响良好。
咨询服务专业化
提升育人温度
(1)完善服务机制,规范过程监管。构建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推动规范化和标准化,强化制度基础,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心理咨询规范化,实行“咨询预约、评估分流、首咨反馈、过程记录、结案回访”的监管模式,确保咨询服务闭环,提升心理咨询服务的高效性和专业性。制定《兼职咨询师管理办法》,规范兼职咨询师准入机制,实行定期聘任制。根据咨询反馈和专家团队的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目前心理中心已经聘任校内咨询师28名、校外咨询师4名。
(2)督导培训并行,打造专业团队。为提升专业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推行“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聘请省内危机干预专家傅素芬教授和专科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为督导师,定期为中心心理咨询师开展危机干预培训、精神疾病识别及评估、案例督导和疾病会诊等工作,并为优秀兼职咨询师提供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几年来,已开展相关培训10场,投入专业培训经费10余万元。随着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咨询量逐年递增,学生咨询满意度达90%以上。
危机预防协同化
凸显育人效度
(1)定期筛查及时干预。积极推行“普查筛选—访谈评估—即时预约—及时干预”的筛查流程,避免学生因访谈评估后等待咨询时间过长而丧失咨询意愿,最后延误咨询干预治疗的情况。在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及时开展心理普查工作,第二学期为全校学生开展广泛性筛查。
(2)制度保障规范流程。积极构建“校—院—班—寝”四级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促成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的成立,先后制定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实现心理危机干预的协同化,确保危机干预的高效性。
(3)医校联合精准施策。中心与宁波市精神病院、学生心理诊疗(互联网)中心和宁波市康宁医院合作,为学生提供就医绿色通道、案例督导、危机干预、在线疾病诊疗、心理讲座、疾病评估诊断、个体咨询等服务,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预防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不断完善就医流程、健全心理危机学生信息沟通、心理高危人群报告和心理疾病学生快速转介等制度,以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危机心理预防干预取得实效。医校合作以来已送医就诊80余人,来校会诊40余人,开展案例督导10余次。
团队发展梯队化
打造育人高度
中心积极推动“构筑团队阶梯培养,内外互补专业助力”,向社会和校内招募经验丰富兼职心理咨询师,打造“三级梯队、分级培养”心理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了心理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这样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引导专兼职教师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同时也更好地帮助他们规划未来发展,明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中心先后组织开展心理沙龙68场、案例督导25次、同辈督导17次、各类心理专题讲座和培训30余场。
管理工作信息化
构筑育人宽度
中心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基于学校企业微信号“心灵驿站”开展宣传、组织咨询、开放预约,开发了“心灵树洞”平台,满足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在线心理咨询、预约线下咨询和在线心声表达等各种需求;同时,建立了心理工作宣传和管理的网络平台,助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危机上报、咨询协调、危机库信息存档、学生个人档案建立等,提高心理工作效率。(胡丹莹)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