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多维并重 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着力加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铸造一流课程品牌
以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为依托,学院扎实推动有组织的课程建设,分批次孵化院级、校级、省级和国家一流课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项目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望闻问切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入选首批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以“1+N”的教学模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学院按照“八个统一”的要求,积极探索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改革,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三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3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省级一流课程,本科思政课全部获批校级思政课程示范课程项目。学院牵头组建四川师范大学大中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开展“大中小同上一堂思政课”等多项活动,积极承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上百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万余人共研共商思政课教学改革。近三年立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多项,在核心期刊和高级别出版社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多篇及出版专著多部,出版学生实践类、教学设计类专著2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围绕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展开,形成了一批优秀实践作品。“创新模式,打造品牌”成为推动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教学团队多措并举
培优成效日益显著
以高质量的队伍建设为基础,学院扎实推动有目标的师资建设,形成以赛促教、以赛培优的培养机制。6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均为校级示范团队,学院出台相应奖励措施,提供制度保障,支持教学团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组织中青年教师备战各级教学竞赛和教学展示活动等,实现讲课、听课、磨课、赛课常态化。学院教师2021年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自2019年以来,学院教师获国家多媒体课件设计奖项1项,省级青教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中获奖人数居全省高校前列;5人次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线“学习强国”APP和“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多人次获各类教学竞赛和课程创新奖项。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省级“四有”好老师等荣誉称号的获得也充分彰显了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多措并举,培育优师”成为推动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抓手。
“三全育人”成果涌现
协同育人良性循环
以高质量的“三全育人”为载体,学院扎实推动有方向的协同建设,形成以课程育人为中心、多维并重、协同发力的育人体系。202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精心实践,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形成了以课程育人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持续提升为目标的“五位一体”“三全育人”新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品经典、启智慧、践行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解时政、明学理、强自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树担当、重责任、提素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史为鉴、明史力行;此外,“校领导+教学名师+学生主体”共同参与,同上一个主题,共同完成了45分钟的“全校同上一堂形策课”,也在全员育人的“共师”格局中凸显了“大思政课”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团队牵头成立的时事研讨社和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协会,均为校级“五星社团”。社团成员主讲的思政课获2020年四川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在普格支教的学生边学边讲,开展了多场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建党100周年党史宣讲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青狮行”团队获评四川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学生活动又成为“全校同上一堂形策课”的教学素材,实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效的良性循环。“协同育人,多维并举”成为推动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抓手。(范锡文 陈驰)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