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 聚焦“六个注重” 创新推进心理育人工作
广西医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预防与发展相结合,聚焦“六个注重”,呵护学生成长,学校心理育人工作取得新突破。
注重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
学校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改革,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升格为处级部门,设立校本部、武鸣校区、玉林校区三个分中心,下设综合科和心理教研室两个业务科室,各学院设置二级工作站。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加大经费投入,推进中心标准化建设,中心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有积极心理体验室、团体沙盘室、心理热线室、心理剧场等40间功能室,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有力地保障了心理健康工作的全面落实。
注重教育教学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学校开设覆盖全体学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1门(32学时)、心理委员实操技能等选修课3门,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开发不同主题的积极心理取向选修课,包括“新生心理适应指南”“悦纳自我”“与未来说‘嗨’”等5门课程,提升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建设积极心理取向的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荣获国家教育部门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教学团队多人次荣获全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评价连续三年为“优秀”等级。
注重平台构筑形成干预合力
建成智能一体化的“校—院—班—舍”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形成“家—校—医”合力,对学生的危机状态及时预警、快速干预。一是利用大数据,依法依规收集大一至大五(大四)阶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动态数据信息,与二级学院对接心理危机个案管理,做到“一案一报、一月一汇总”,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精准识别与干预。二是强化“家—校—医”合作,开展家长心理知识宣讲,建立家校联系班级QQ群,畅通家校沟通信息渠道,与学校附属医院建立转介机制,保障重点人群干预治疗渠道的畅通,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通过《家长知情同意书》告知家长,指导学生家长有效使用医疗资源,共筑学生的生命安全防线。
注重学生需求提供咨询服务
扎实推进心理咨询专业化管理,合理统筹多校区心理咨询工作,充分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一是制定《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咨询师管理办法》,落实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岗位职责要求及专业化成长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专业化水平。二是统筹协调三校区心理咨询资源,合理规划咨询师工作的时间和地点,保障多校区心理咨询工作有序运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需求,每年服务全校约2%的学生。三是建成完备的心理咨询服务场地和设施,设立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开通邮箱咨询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及社区心理辅导,全面畅通学生求助渠道,快速响应学生的求助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咨询服务需求。
注重实践体验实现全员覆盖
建成网格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体系,实现学生参与心理活动的全覆盖。开展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实现年均2.5万人次的活动参与量。一是在重要时间点开展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包括3·25(善爱我)、5·25(我爱我)、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大学生心理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比赛、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二是贴合学生发展需求,各学院面向学生班级和社区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心理育人工作进班级、进社区,包括院领导与心理委员走访宿舍、心理知识竞赛、班级生日会、“大学起航”“成长分享”团体辅导、宿舍风采展、“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好书分享会、“朋友请听好”心理访谈直播、心灵小站(手工创作温馨港湾)、心理微电影、心理手抄报等,营造积极心理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赋能学子成长成才。
注重培训科研实现辐射带动
学校作为广西大学生临床心理干预治疗研修基地,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团队及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科的合作。先后邀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心理专家开展成体系有层次的培训,覆盖全区86所高校,受益学员600人次。围绕学生发展的重难点问题,申报“心理行为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与应用”“大学生心理障碍高危群体筛查、预警与预防工作体系建构的实践探索”等4项思政提升工程项目,立项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及思政课题等5项。
目前,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服务体系,学生心理问题预防、识别、干预水平不断提高,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闵晓阳 张瑜 唐凤安)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