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体系 重建空间 重塑生态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高地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批准、宜昌市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宜昌,服务宜昌”的办学定位,牢牢把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以“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康养服务、医药服务”等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健康服务与促进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纽带,形成“重构—重建—重塑”的建设综合改革机制:一是重构医教融合协作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岗位胜任力导向评价体系;二是重建智能化物理空间、信息化资源空间、数字化学习空间;三是重塑育人生态、健康文化生态、课堂教学生态,形成“产业引领,创新发展;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数字赋能,升级发展”的态势。
重构体系,增强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重构医教融合协作体系。接轨产业升级需求,强化“医防、医养、医药、医教”联动,促进“师资、课程、资源、基地”一体化建设。成立基层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天然药物等研究平台,开展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智慧养老创新研究,重构“四医联动、四位一体”医教融合协作体系。
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健康服务实践能力提升和健康服务职业素养提升为“双螺旋”,遵循“基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原则,建立教学标准与健康服务业标准兼容的联动机制,及时将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重构“双螺旋、三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群内课程逻辑关系。
重构岗位胜任力导向的评价体系。以服务学生的发展和健康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全程效力,科学诊断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发展水平,实施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
重构全流程数智化治理体系。利用数智化管理系统,优化资源管理与调配。通过数据与数字辅助教学运行、实训室预约使用与管理、虚拟仿真资源建设与调用、考试评价与分析等,形成虚拟仿真资源和实训室使用的综合数据仪表盘,构建“建、用、改”闭环运转模式;形成师生信息化素养与学习轨迹精准“画像”,实现针对性“教”、科学化“管”和个性化“学”。
重建空间,实现教学场景的联通与沉浸
建设智能化物理空间。建设全科医学仿真中心、智慧养老实训中心、智能药物研发与生产虚拟中心、康复治疗中心,成立附属医院、人福药业产业学院、泰康康养产业学院,实现校内外物理空间同步、教学培训智能互通,达成教学过程沉浸化的目标。
打造信息化资源空间。以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药理学”“成人护理”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为重点,以“书—岗—课—网”融通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体系为基础,以基层卫生、养老护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资源为补充,升级健康服务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空间。
创建数字化学习空间。师生协同创新,学生积极参与,打造具有不同功能、不同学习区域的专业群学习空间,学生可以直接访问学习材料和在线资源,促进各种不同专业类型的学习并在不同类型的学习之间便捷切换,拥有个性化学习经历,形成对健康知识与技术的深刻理解。
重塑生态,以健康文化赋能课堂革命
构建多元协同育人生态。基于“重基础、强实践、善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学业导师+德育导师+行业导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将红色基因、家国情怀、仁心仁术等融入课程思政,将“单一作用”转化为“合力效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形成了“共商、共建、共育、共生”的综合育人生态。
塑造健康文化生态。以“仁心康泽”为主题开发“健康服务思想教育实务”课程,从“认识基层,走近健康,热爱康养”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获得感与成就感。构建“医+X”医学人文模式,挖掘“守护基层健康,适应老龄社会,赋能乡村振兴”思想内涵,创新医学课程思政与健康文化生态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打造课堂教学新生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推进课堂革命,打造优质有效课堂。强化课堂教学联动机制,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化、案例化、情境化教学。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实现“教室—实训室—技能中心—临床中心”教学互联互通,打造“健康赋能,七合驱动”教学生态,推动“三教”改革。
通过综合改革,学校营造了提升学生健康服务行动能力的沉浸式教学氛围,为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及养老机构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近万人,缓解了健康服务业实用型人才短缺的困境,实现了“基层医疗有保障,养老服务更科学”的基本目标,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曦东 沈曙红 曾智)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