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学院 “体育+旅游” 创新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蓬勃发展的市场急需大量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创办于1985年的桂林旅游学院(以下简称“桂旅”)办学紧扣行业需求,涵盖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及休闲健康、智慧旅游等新业态主要领域,形成了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体系,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将体育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创新“体育+旅游”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旅游”应用型人才。
从方向入手,科学定位“体育+旅游”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桂旅秉承“敢为人先,追求梦想”的桂旅精神,积极对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重大发展战略,肩负培养“体育+旅游”交叉学科人才的职责使命,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扎实培养旅游产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召开《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专家论证会,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实施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科学凝练办学特色,促进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开展“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主题党日活动,结合休闲体育与体育旅游两个专业的专业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及如何服务广西体育产业事业、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学生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积极谋划依托校内外资源实现“体育+旅游”的专业交叉融合并向纵深发展,办出专业特色。派员参加“体育旅游高峰论坛暨全国体育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与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体育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体育+旅游”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分享体育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教训。
从教学入手,努力提升“体育+旅游”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质量
桂旅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和社会实际需求,科学确立多元融合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努力开创“体育+旅游”创新交叉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现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强化体育旅游专业建设。
不定期举办“明理课堂”,邀请多学科、多元化、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授课,融合体育和旅游、体育和医学等交叉学科的学术特征,丰富体育健康的内涵,提高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助力他们获得更丰富的社会资源。举办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技能提升专题培训会,加强体育旅游教研室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助力“体育+旅游”专业全方位发展。
从实践入手,大力拓展“体育+旅游”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渠道
桂旅主动融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扎实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化,以知行合一的科学举措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将来成为优秀的体育旅游职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扎实推进户外运动学院的筹建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等方式创新户外运动学院建设思路,为体育旅游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新抓手。开展体育类专业校企共建课程调研活动,深入区内多个运动项目基地、体育旅游公司开展走访调研,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切实有效推进实习就业工作,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推动体育旅游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与广西马术协会保持密切联系,就马术产业发展机遇、马术方向人才培养及马术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助力广西休闲体育旅游发展。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野外徒步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现“体育+旅游”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结合。
从文化入手,充分营造“体育+旅游”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氛围
桂旅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体育+旅游”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了鲜明的“体育+旅游”交叉学科育人氛围。
启动首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桂戏”广播体操。多措并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体育文化新风尚,让师生在感受民族体育文化魅力的同时培育和践行文化自信,强化“体育+旅游”的文化属性与地方特色。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打造体育文化节这一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重要出发点,既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又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展学生投入体育旅游事业的视野与思路。
(向婷)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