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工程师学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
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 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工程师学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院(系)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许多产业面临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当前,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已成为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举措,不但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而且是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区域经济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
破局
重构卓越工程师培养组织形式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批新中国的开拓者、垦荒者,不顾自然条件恶劣、物资匮乏,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播下了装备制造的种子。可以说,黑龙江装备制造业成长的历程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发展史。新时代,随着黑龙江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砥砺奋进,省内的装备制造业也正向着高质量发展进发。
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身处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时期,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黑龙江工业强省建设目标,协同省内12所部属、省属高校和38家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牵头成立了省级统筹、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机构——龙江工程师学院。学院旨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培养体系重塑、导师队伍重构、评价机制重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制造强国和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演进,促使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更多关注多元主体参与权力的分工与协作。而随着教育体系中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更加紧密、相互作用更加强烈,其对体系中的各个主体协同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复杂的环境变化和多样的战略发展需求更加强调各主体的目标、机会和责任,也更加强调各个主体和各种优势资源的有效汇聚与整合。因此,需要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研究生培养部门主责、行业企业主服、其他力量主推的新格局,破解当前多主体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龙江工程师学院探索以政府部门为指导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合作机制,创新“1学院(龙江工程师学院)+1联盟(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协同办学。学院强化政府部门指导与管理,发挥高校在基础科研和育人中的核心主体作用,协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以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形式整合三方资源,从行政推动到行政机制牵引并重、从外部资源供给到外部资源供给和内生型发展共同推进、从浅层次教学环节合作到深度融入各环节的紧密协作,全方位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蓄势
有组织科研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龙江工程师学院瞄准企业真问题、生成教师学生真课题、形成助力企业发展真成果,引导校内科研团队,集成优势力量,与企业结成了跨学科、跨组织的科技振兴龙江命运共同体。
建立教师“沉浸式”入企机制。学院加强与企业的深度交流,深入研究企业转型发展关键“卡脖子”问题,协同校内相关学科高水平科研团队、企业专业力量,指导学生参与一线工程实践,为校企合作搭建纽带桥梁,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穿针引线”。
建立“卡脖子”问题校企合作机制。考虑到企业在科技创新前期基础科研投入不够、科技力量有限等情况,学院关注研究选题、研究过程、研究工具和不同研究主体协同创新的有组织性,强调系统性、导向性、交叉性协同推进,通过设立“龙江专项”、与企业共设千万元级联合基金等方式,推动教师入企联合研发,形成跨学科、优配置、强集成、高效率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
搭建科教创新平台。在深化校企科研合作的基础上,学院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与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平台,深化与企业合作的密切度,实现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牵引教师了解真需求、做真课题、解真问题。
截至目前,学院共牵头178位教师对接省内147家企业。学院通过教师“沉浸式”入企,挖掘企业“卡脖子”难题,并牵引近千名工程硕博士进入46家省内企业实习实践,参与校企联合攻关;设立677项“龙江专项”涉及金额1225万元,支持教师与企业联合攻关;与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成立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创新发展中心,在深化校企科研合作的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共同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转型
再造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
产业格局的改变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工程科技领域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需要对标产业新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再造。
龙江工程师学院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通人才链、填补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
一是实行项目制复合交叉培养。招生伊始,学院就从企业供给侧出发,由企业提出招生领域、招生计划、合作导师要求,学院负责匹配与实际“卡脖子”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相关的招生资源与导师资源,围绕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科研先行牵引的真需求、真问题,开展与重点企业的定制化联合人才培养。
二是贯通“2+1+X”职业发展通道。“2”指毕业证、学位证,“1”指工程师职称证,“X”指各类职业资格证等。学院通过“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一站式”工程一线实践与业绩成果考核,实施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工程师职称与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认证,缩短年限,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就职能力。
三是打造龙江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学院以联盟为纽带,围绕校企合作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和评价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建立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高校教学信息共享、产业技术需求共享、政府政产导向信息实时共享,将企业需求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关键环节。
自成立以来,龙江工程师学院的建设得到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22年,学院先后被列入黑龙江省政府年度工作报告、黑龙江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5项重点任务之一、《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6年)》、龙江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方案(2022—2026年)等一系列工作文件和规划,并得到黑龙江省人社厅授权试点开展工程硕博士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贯通工作。学院的初步建设成效同时也获得工信部、教育部高度关注和认可。
未来,学院将围绕黑龙江省智能制造、军工科技、数字经济、节能降碳等重大战略,牵引省内部属、省属高校,通过学科专业协同、部属省属协同、能力体系协同等方式,以“优”带“强”、以“强”扶“弱”、以“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共同推进学院建设。与此同时,学院还将通过组建更为核心的校企党建联盟,统筹指导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寻找党建和业务融合的关键契合点,继续探索政校企协同长效机制。
(作者程建华系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龙江工程师学院院长,马佳男系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工程师学院院长助理)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