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彰显“三性”特色 强化服务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7-26  阅读:次   |
42.9K

  办学80多年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始终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为己任,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强化“三性”办学特色。

  强化师范性办学特色

  专注基础教育教师培养

  夯实师范专业办学基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扎实推进师范教育专业振兴行动计划,引导人力、物力、财力向师范类专业集聚。以师范认证为契机,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推动“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全方位培养师范生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严格开展师范生教师职业核心能力全员达标考核,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稳步提升。

  聚焦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坚持立足崇左、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具有深厚的教师情怀、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适应教育教学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求,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大力推进“留崇计划”,全方位服务基础教育。

  扎实推进“优师计划”。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注重强化师范生对国情、区情和乡土文化的了解,以“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为指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养成教育;以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考核为抓手,锻造“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以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师范专业)+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为载体,激发师范生学习动能。

  强化民族性办学特色

  致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自觉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职责,主动发挥挖掘、整理骆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职能,致力于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推动民族文化与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依托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推进“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左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桂西南民族体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建设,在民族经济、民族文化、边疆治理等领域研究成效显著,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推动民族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体育、民俗学、民族生态等特色学科为载体,以民族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开设“民族工艺美术”“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文化旅游”“东盟文化研究”等课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课程和课程群,有力支撑德育、智育工作。

  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成效显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积极挖掘、整理民族传统文化、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资源,常态化开展陀螺、珍珠球、绣球、秋千、高脚竞速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训练,有力支撑体育育人;常态化开设民族工艺美术、民族图案、民族手工制作等课程,有效推动美育,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展示学校风采的一张亮丽名片。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有力支撑、有效推动了“五育融合”。

  强化边疆性办学特色

  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立足崇左市“五大振兴”发展规划,加强特色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助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搭建服务地方平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崇左市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崇左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崇左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共建崇左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智库;艺术学院、体育学院与崇左市相关部门结成共建单位,在民族音乐舞蹈、民族工艺美术、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培育和弘扬。

  积极承担地方师资培训任务。2010年以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充分利用师范专业师资与教师教育基地,结合地方基础教育学校发展需要,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培训,连续10年承担“国培计划”“区培计划”项目及县市级教师培训,为提高地方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近10年来,“国培计划”“区培计划”承训共计近8000人。

  扎根边境深入开展教育帮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资源优势,牵头玉林、钦州、北海、崇左的40所学校,对口援边帮扶崇左市龙州县、凭祥市的40所受援学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遵循“抓关键、补短板、强服务、提质量、创品牌”的工作思路,通过完善方案、构筑平台、完善机制、项目推动、理念植入、资源共享、物资捐赠等多方面举措,助力受援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蓄力赋能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科研能力,为边境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覃盛栋)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