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碳酸钙现代产业学院) “赛创融炼·专创融合·四链融通”育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3-07-27  阅读:次   |
42.9K

  贺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碳酸钙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建设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院立足新发展格局,大胆改革,推动“科创协同”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循环中有机衔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定制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地方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体系,高度融合“政产研学用”,形成了“赛创融炼·专创融合·四链融通”的高质量育人模式。

  梳理问题有的放矢

  第一,更新传统的课程体系,与社会实际需求衔接。作为地方高校,贺州学院急需服务广西千亿元碳酸钙产业,实现人才到岗后“学即所用”,提升用人企业的满意度。为此,学院全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科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优化新课程体系。协同引入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共同完成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学院专业人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化工、粉体及母粒企业岗位群特征。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因专业的特殊性,建立实验室投资巨大,仪器设备主要面向科研,用于教学的较少。为此,学院全面协调,组建了完整的校内外教学实训实践大平台,实现“院—校—企—研究所”多方位资源融合,解决了课程实验教学单一化的问题,真正实现从理论走向实践。

  第三,建强教学团队,优化人才培养整体效果。为了消除学生“无序无聚焦、无团队无品牌”和传统导师团队“个体户、游击队”形式的弊端,学院整合统一指导项目的专业教师、博士团队、企业代表、行业专家等,全面组建了专业化、高水平的校企混合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团队攻关,打造品牌,专创融合且赛创融炼,一举改善了散漫无序无组织的状况,师生取得了“马太效应式”系列成果。

  专创融合赛创联动

  第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展规范有效的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对人才培养形成强力支撑的毕业要求,系统设计对毕业要求形成强力支撑的课程体系,创建“专创融合、赛创联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条件不足、“双创”教师指导学生“无序无聚焦、无团队无品牌”等问题,经过严格的调研实践,“赛→团→建→教”环环相扣,四步联动,解决了教学难题。

  第二,打造校政企混建的学生科研团队,形成品牌,提升竞争力。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依托导师科研课题,打造特色鲜明的校政企混建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聘请校外导师20余人,建设学生科研品牌团队8支、实践活动重点团队3支。实行全程导师负责制,构建合理的团队梯度,在学生团队中通过“传→帮→带”形成良性循环,保持团队组织形式和经验上的延续性,形成团队品牌,提升竞争力。

  第三,建立完整的校内外教学实训实践场所并作为育人基地。学院先后获批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和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等多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并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西华砻树脂有限公司、广西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等产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夯实多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专业实践技能校内校外结合的模拟与实战无缝对接的实践新模式。

  创新模式亮点频出

  第一,构建了“赛创融炼·专创融合·四链融通”培育新模式。消除“双创”比赛与学科技能竞赛“两张皮”弊端。从学院顶层进行设计,将“双创”大赛从研发内容、实验时间、预赛决赛、专利论文、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进行高度整合,系统训练,全局指导,显著提升了赛事效率。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产业需求对科研和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研究和技术服务,将优质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综合实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现了专创有效融合。竞赛活动与企业生产实践对接,形成了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的“实体协同”,以及实践、学习、研究、竞赛的“过程协同”,在实体及过程的协同循环中达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第二,创建了“三导师制”的学生研发团队品牌。把校政企三方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和实训案例,实现专业实践技能校内校外结合的模拟与实战无缝对接,大学生掌握产业所需的技能,企业能招聘到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层进”式“双创”工作体系,分解每阶段“双创”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参加“双创”竞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循环式”团队构建,强化团队合作,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实效显著。建立长效机制,树立“双创”品牌,“双创”基地与校内科研平台及校企合作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联袂共进,形成良好的科研闭环,让学生在“双创”比赛及学科竞赛中,渐渐树立科研意识及市场拓展的理念与眼界。

  创新育人成果丰硕

  第一,教师团队成长。近三年,学院培养了3名正高、8名副高和6名博士。碳酸钙科技服务团队获评贺州市“东融发展贡献奖”先进集体。共同申报广西重大科技专项项目4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1项、技术合作项目12项,立项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5项,各类纵向科技项目经费到账金额超1100万元,企业服务合作项目到账金额约300万元,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约100场次。获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三等奖,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和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约20项,其中2项已实现了技术转让应用并为企业新增销售额4216.94万元,新增利润655.31万元。

  第二,学科竞赛丰收。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决赛中获9金5银10铜,在近三届广西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3金8银,在2022年和2023年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广西区选拔赛中共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5项并获团体一等奖1次。

  第三,就业质量优良。学生在广西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碳酸钙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等单位实习、就业,企业反馈质量良好。广东建滔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在学院举办招聘宣讲会。学院连续4年获评贺州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曾小雪)


  (正文结束)

相关阅读: